跳到主要內容

美火星探測器 首錄地殼震動約黎克特制2.5級 開啟全新學科研究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25日 18:35
2019年04月25日 18: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美國太空總署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登陸火星近五個月後,前日終於傳來突破性發現,加州噴射推進實驗室宣佈相信「洞察號」已錄得「火星震」(Marsquake)數據,成為人類史上首次在另一個行星上記錄到的地殼震動,也開啟了全新的火星地震學(Martian seismology)研究之門。
「我們估計這次輕微的地震,位置比較近,可能在探測器的50公里到100公里外。」「洞察號」首席調查員班納特表示,探測器上的法國製測量儀SEIS自3月中起先後錄得四次震動訊號,但以4月6日那次最明顯,相當於地球的黎克特制2.5級地震,當天正是「洞察號」到火星第128日。參與研究的巴黎第七大學地球物理學家洛格諾內形容,那次震動的聲音僅像一道輕風吹過,但經過去除雜音的分析後,相信那次抖震不是由風造成,而是源自地底。
地球以外另一行星創舉
「我們等了幾個月,終於迎來首次火星地震。」洛格諾內說:「那高頻和寬帶速率跟我們知道的地裂過程十分相似,所以我們極有信心這是一次火星震。」班納特形容今次發現也「標誌着一門全新學科:火星地震學正式誕生。」美國在1969年至1977年的阿波羅探月任務期間,曾不下數千次錄得月球地震,但這次在火星上錄得震動,是歷來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另一個行星實現的創舉。
研究核心了解火星形成
由於火星和月球都缺乏類似地球的板塊構造,因此火星和月球的地震活動並不如地球般活躍,主要源於自地殼收縮和冷卻過程,但洛格諾內相信SEIS最終可以錄得比4月6日那天強上100倍的震動。班納特則期望未來會錄得較遙遠的火星地震,因為越遠的震動,SEIS便可以錄得越深入地底的地震波資料,對研究團隊了解火星核心將大有裨益。
「洞察號」為期兩年的火星探測任務,主要是想通過研究火星核心,了解這顆行星在數十億年前是如何形成。探測器上除了有法製SEIS測量儀,還搭載了一具德國製的鑽深器,可惜不知何故,鑽探器迄今只能鑽入地下50厘米左右,大大落後於預期進度,遠遠未能用於量度火星地底的溫度,地面工程人員正研究解決方案。
路透社/ 美聯社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