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蘋果》記者佘錦洪東京直擊】
如果說昭和代表戰爭,平成大概就是和平。日本天皇明仁將於明天下午在東京皇居內進行退位儀式,為31年的立憲君主生涯畫上句號。幼年經歷戰火、深諳兵災殘酷,港日學者均指明仁在位期間致力推動和平,積極到災難現場宣慰,靠行動而非權威成為受國民尊敬與愛戴的戰後天皇。學者又稱,將於5月1日即位的德仁作風低調,行事並無特別出格行為,相信會依從憲法中的和平宗旨,在新時代延續父親和平路線。
「呢一次退位時候,佢(明仁)開咗記者會,佢好高興平成呢個年代係無戰爭嘅年代。」立教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教授倉田徹成長於戰後和平年代,與很多日本人一樣,在老一輩言傳身教下,耳濡目染對和平抱持珍惜態度,尤其認同明仁對戰爭的態度,「(聽到明仁演說)我哋就好有感受啦」。
日本於二次大戰期間侵略東亞多國,最終遭盟軍反攻本土。倉田徹指出,當年還是小學生的明仁,隨父親一同見證二戰結束,親身體會到生命受戰爭威脅的恐怖,相信因此在心中植下反戰種子。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倉田說:「佢繼承咗上一個天皇(昭和)嘅教訓,就係天皇佢唔可以去講軍國主義,否則就會產生好大嘅災難」。
從未參拜靖國神社
明仁在位期間,從來都無參拜被視為軍國主義象徵的靖國神社。倉田徹表示,明治、大正、昭和三任天皇,曾經每一年都會去拜祭為國捐軀的人,這項習慣持續至1978年,14名甲級戰犯被日本政府列入神社供奉名冊,於是在不少人眼中等同戰犯的昭和拒絕再參拜,「咁樣已經過咗40年㗎啦。我相信天皇參拜靖國神社係絕對唔會再發生,依家日本憲法就係我哋需要係政教分離」。
在日本神道教角度,天皇等同「活人神」,即是在人世間的神。日本文化專家、中大日本研究學系系主任吳偉明表示,日本天皇在戰前就是國家,為天皇盡忠,較為父母盡孝更為重要,「咁所以呢樣嘢就後來被軍國主義利用咗,搞到好多人以天皇之名發動戰爭,甚至死時都話天皇萬歲」。
為防戰爭再次萌芽,戰後日本訂立和平憲法,其中天皇被剝奪所有政治權利,昭和天皇更發表「人間宣言」,公開表示天皇其實只是一個普通人。吳偉明稱天皇在戰後理論上只剩下象徵意義,不再擁有任何權力,「甚至呢係可以搵天皇開玩笑」,但社會主流仍然尊敬明仁,「係因為佢哋係好親民,仍然堅守和平憲法,佢哋表達出嚟就係雖然我係天皇,但我最關心就係人民」。
事實上天皇並非完全無影響力。倉田徹指出,傳媒往往會關注天皇的言論並作出報道,因此很多人特別是政客會想利用天皇去達成某種目的,如有一名右派政客曾經參加一場明仁有份參與的派對,稱天皇呼籲支持國企,但事後明仁回覆記者指,不要強迫人民去接受國企,「佢咁樣發言當然係有啲價值觀喺入面,就係愛國係唔好逼人愛國咁樣,影響到輿論」。
新天皇料按憲法辦事
吳偉明亦指出,明仁過去多次以行動傳達自己與政府不同的立場,「安倍(安倍晉三)上場後日本政府好似越來越右,平成天皇有時都會出嚟講吓對戰爭嘅反省啊,或者去某個島去參拜戰爭死嘅人啊,咁其實好似同安倍對着幹唱反調」。
來到平成最後的日子,所有人都期盼令和會有更好發展。吳偉明指日本皇室一直以來都相當低調,因此外界對馬上要即位的令和天皇認識不多,「佢曾經批評宮內省管佢太嚴,呢啲已經係最出位㗎啦」,相信他會按和平憲法去做,承繼父親和平路線,甚至有機會比父親走得更明確。
倉田徹亦指出,因為在皇太子之上還有天皇存在,德仁平日參與的公開活動有限,演話內容亦不涉政治,外界對他的立場未有全面掌握,但認為天皇仍然在憲法框架下,認為會繼續走和平道路。他又稱新皇后雅子是外交官出身,希望見到她施展自己的外交手腕,向外推廣日本的正面形象。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如果說昭和代表戰爭,平成大概就是和平。日本天皇明仁將於明天下午在東京皇居內進行退位儀式,為31年的立憲君主生涯畫上句號。幼年經歷戰火、深諳兵災殘酷,港日學者均指明仁在位期間致力推動和平,積極到災難現場宣慰,靠行動而非權威成為受國民尊敬與愛戴的戰後天皇。學者又稱,將於5月1日即位的德仁作風低調,行事並無特別出格行為,相信會依從憲法中的和平宗旨,在新時代延續父親和平路線。
「呢一次退位時候,佢(明仁)開咗記者會,佢好高興平成呢個年代係無戰爭嘅年代。」立教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教授倉田徹成長於戰後和平年代,與很多日本人一樣,在老一輩言傳身教下,耳濡目染對和平抱持珍惜態度,尤其認同明仁對戰爭的態度,「(聽到明仁演說)我哋就好有感受啦」。
日本於二次大戰期間侵略東亞多國,最終遭盟軍反攻本土。倉田徹指出,當年還是小學生的明仁,隨父親一同見證二戰結束,親身體會到生命受戰爭威脅的恐怖,相信因此在心中植下反戰種子。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倉田說:「佢繼承咗上一個天皇(昭和)嘅教訓,就係天皇佢唔可以去講軍國主義,否則就會產生好大嘅災難」。
從未參拜靖國神社
明仁在位期間,從來都無參拜被視為軍國主義象徵的靖國神社。倉田徹表示,明治、大正、昭和三任天皇,曾經每一年都會去拜祭為國捐軀的人,這項習慣持續至1978年,14名甲級戰犯被日本政府列入神社供奉名冊,於是在不少人眼中等同戰犯的昭和拒絕再參拜,「咁樣已經過咗40年㗎啦。我相信天皇參拜靖國神社係絕對唔會再發生,依家日本憲法就係我哋需要係政教分離」。
在日本神道教角度,天皇等同「活人神」,即是在人世間的神。日本文化專家、中大日本研究學系系主任吳偉明表示,日本天皇在戰前就是國家,為天皇盡忠,較為父母盡孝更為重要,「咁所以呢樣嘢就後來被軍國主義利用咗,搞到好多人以天皇之名發動戰爭,甚至死時都話天皇萬歲」。
為防戰爭再次萌芽,戰後日本訂立和平憲法,其中天皇被剝奪所有政治權利,昭和天皇更發表「人間宣言」,公開表示天皇其實只是一個普通人。吳偉明稱天皇在戰後理論上只剩下象徵意義,不再擁有任何權力,「甚至呢係可以搵天皇開玩笑」,但社會主流仍然尊敬明仁,「係因為佢哋係好親民,仍然堅守和平憲法,佢哋表達出嚟就係雖然我係天皇,但我最關心就係人民」。
事實上天皇並非完全無影響力。倉田徹指出,傳媒往往會關注天皇的言論並作出報道,因此很多人特別是政客會想利用天皇去達成某種目的,如有一名右派政客曾經參加一場明仁有份參與的派對,稱天皇呼籲支持國企,但事後明仁回覆記者指,不要強迫人民去接受國企,「佢咁樣發言當然係有啲價值觀喺入面,就係愛國係唔好逼人愛國咁樣,影響到輿論」。
新天皇料按憲法辦事
吳偉明亦指出,明仁過去多次以行動傳達自己與政府不同的立場,「安倍(安倍晉三)上場後日本政府好似越來越右,平成天皇有時都會出嚟講吓對戰爭嘅反省啊,或者去某個島去參拜戰爭死嘅人啊,咁其實好似同安倍對着幹唱反調」。
來到平成最後的日子,所有人都期盼令和會有更好發展。吳偉明指日本皇室一直以來都相當低調,因此外界對馬上要即位的令和天皇認識不多,「佢曾經批評宮內省管佢太嚴,呢啲已經係最出位㗎啦」,相信他會按和平憲法去做,承繼父親和平路線,甚至有機會比父親走得更明確。
倉田徹亦指出,因為在皇太子之上還有天皇存在,德仁平日參與的公開活動有限,演話內容亦不涉政治,外界對他的立場未有全面掌握,但認為天皇仍然在憲法框架下,認為會繼續走和平道路。他又稱新皇后雅子是外交官出身,希望見到她施展自己的外交手腕,向外推廣日本的正面形象。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