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每一個街頭的他,都有一段故事……」繁華大城市的角落裏,居住了一群無家可歸的人,散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有人露宿在碼頭、有人流連在網吧、也有人在凌晨的快餐店裏,伏在桌子上休息。每個無家者身上,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年出版了《無家者生活誌》書刊,並於明日起舉辦《無家者-港台生活誌》展覽,展覽期間有無家者的真人導賞,讓公眾對於他們的生命故事,增添多一分理解。
記者:李雨夢
65歲的興叔現時露宿於觀塘碼頭,過去大半生曾因販毒、藏毒、傷人等事多次出入監獄,最後一次出獄在三年前,本來有家庭的他,在赤柱監獄出來後,為免影響家人,開始了流浪街頭的日子,「出到嚟都唔想玷污屋企啦……」漫無目的地在觀塘遊走,走到碼頭時,覺得此處不錯,「我鍾意海、又鍾意游水、又鍾意釣魚」,遂展開在觀塘碼頭露宿的生活。
興叔:繪畫拍賣盼助同路人
2000年,時年29歲的大兒子因吸毒而死,同日興叔被判入戒毒所半年,妻子意圖自殺,家庭從此多了一條難以磨滅的裂痕,最近,興叔終跟妻子辦妥離婚手續。信奉基督教的他相信因果,數數手指,露宿碼頭這三年間,他曾救回六個跳海輕生的人,並因而上了新聞報道的版面,「我自己個仔走咗,上天畀我嘅懲罰好痛苦,所以依家希望可以極力去幫人」。
興叔說,觀塘碼頭有老鼠、蚊、蟑螂,容易惹上疾病及滋生細菌,加上政府不時驅趕露宿者,興叔希望政府能設置宿舍安置露宿者,「或者唔好拆我哋呢度拆得咁密」。在碼頭的日子,有時會走到公園消磨時間,也會上教會,近年亦開始畫油畫,希望能夠拍賣出去,「如果拍賣到,希望啲錢可以用嚟租一個單位,畀露宿者入住」。
37歲的阿榮離家出走11年,當初因染上賭癮,欠下20萬元賭債,與家人關係惡化,最後2008年決定離家。離家以後,流連過深水埗、沙田、大埔的街邊與網吧,只是,賭癮卻並未因為欠債而戒掉,一次又一次向身邊人借錢,試過偷竊、製造虛假文書而被囚禁,日子這樣過去,身邊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也不敢回家。
阿榮:努力搵工為家人改變
直到2015年,阿榮決心戒賭,不擅辭令的他僅表示因「想改變」,做過不同工作,倉務員、保安,現時阿榮居於社福機構的宿舍,談起家人,他坦言希望回家,但時機未到,「我想同佢哋見返面嘅時候,我已經有固定收入、穩定落嚟,而唔係一事無成」。
有研究發現,女性無家者數目呈上升趨勢,60歲的Maymay約三年前開始在24小時麥當勞寄居的日子,睡遍港、九、新界的麥當勞。在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出院之後,Maymay租住深水埗的劏房,住了一年後,因床蝨無法居住,「後尾喺麥當勞發現啲人會喺度瞓」,基於有冷氣同無蝨咬,Maymay開始在麥當勞寄居。
Maymay:希望聲音被聽到
試過被職員趕走,也試過被食客投訴,「有經理話要收咗我架車仔,都有人好大聲咁講︰點解會畀啲人入嚟」。Maymay說,在麥當勞睡覺,其實是「長期唔夠瞓」,睡眠質素不佳,但她的生活卻異常忙碌,Maymay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加入不同的聯席及自助組織,除無家者外,還有精神障礙康復者、劏房戶、罕有病等組織都有參與,也在麥當勞寄居期間聽過其他無家者的苦況,「希望呢啲聲音可以被聽到」。
以上三名無家者的故事,均收錄於《無家者生活誌》一書中,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吳衞東指過往無家者主要在街邊露宿,現時在麥當勞及網吧的無家者數目增加,「流動性同埋隱藏性大咗」。除以書刊記錄無家者的故事外,社協亦會舉辦《無家者-港台生活誌》展覽,並會邀請無家者作真人導賞,讓公眾了解更多無家者的故事及處境。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