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2遠足徑垃圾 食物塑膠包裝佔兩成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29日 12:35
2019年04月29日 1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旅發局於去年底推出的《香港郊野全接觸》推廣香港12條遠足徑,環保團體綠惜地球在該12條遠足徑進行垃圾統計,共撿拾到4,664件垃圾,發現食物塑膠包裝、膠樽和紙巾佔的比率為頭三位,亦在飲品膠樽中發現有16.5%為簡體字樽。綠惜地球呼籲郊遊人士可自備可重用裝備減少垃圾,並促請旅發局應向遊客加強減廢宣傳。
16.5%膠樽屬簡體字
綠惜地球於3至4月間就12條遠足徑進行了14場廢物統計,沿路一共撿拾到4,664件垃圾,綠惜地球項目主任章詠雯表示,排名頭三位的垃圾分別是食物塑料包裝(20.9%)、膠樽(17.6%)、紙巾(10.7%),其餘則包括煙頭、樽蓋、濕紙巾、鋁罐飲品容器、紙布袋、火機、膠袋,章詠雯指出排名頭十位的廢物總和共有3,567件,佔所有撿拾到的垃圾76.5%。
綠惜地球亦就飲品膠樽作分類,分析當中繁體及簡體膠樽的比例,在收集回來的822個膠樽中,繁體字佔74.8%,簡體字則佔16.5%,章詠雯指雖然簡體字膠樽只佔不到兩成,但隨着港珠澳大橋及高鐵開通,加上政府力推大灣區及旅發局的宣傳下,預計到訪郊野的遊客人數會繼續上升,情況值得關注。
綠惜地球表示,雖然漁護署自2015年推出「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運動後,2018年在郊野公園收集到的垃圾量為3,000公噸,為過去十年新低,亦較2017年減少11%,但郊野遊客的人均垃圾製造量仍有244克,相等於12個膠樽的重量。綠惜地球建議郊遊人士可自備水樽、手巾、餐盒,以減少郊野垃圾量,並促請旅發局可於出入境處向遊客加強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旅遊部門在對外招攬遊客時,也有責任提醒旅客關注環保」。
旅發局發言人回覆時表示,其推廣的《香港郊野全接觸》對象以長途市場及短途市場為主,特別是以日本、韓國、台灣為目標,旅發局並沒有在內地市場宣傳綠色旅遊。旅發局又指,現時已透過網站、活動指南、旅客服務中心及不同渠道,提醒所有郊遊人士切勿隨地拋棄垃圾,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訊息。漁護署則表示會繼續加強宣傳及教育工作,並會與旅遊事務署保持溝通,透過各種渠道向海外旅客宣傳綠色旅遊的良好行為和守則。
■記者李雨夢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