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資金追逐高息股 防守為上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14日 05:59
2011年02月1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外資大舉撤離新興市場,印度、巴西、東南亞股市率先下挫,港股亦終於在上周接力,全個星期累積下跌4.5%。當資金流走,基金經理沽貨有點「半被迫」,故短線的支持位難以估計,而任何估值相對較高的股份,則必定成為率先被清洗對象,這亦是上周港股的寫照。

從中長線投資角度,只要估值低殘,特別是預測股息率達4.5厘以上的股份,就算今後盈利預測有何差池,始終邊際安全(Margin of Safety)較高,仍會較受資金青睞。當中大型內銀股、恒生銀行(0011)、中銀香港(2388)、江蘇寧滬(0177)、領匯(0823)、中電(0002)及港燈(0006)均可留意。

內銀吼大行 首選工建農

內地過去兩年銀行新增貸款接近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帶動2009年貨幣供應M2增長達30%,而2010年亦升近20%。鑑於環球經濟已明顯回穩,中央去年開始不斷收回過多流動性,手段離不開限制新增貸款、公開市場操作、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加息。貸款需要有連續性,每年變幅不能太劇烈,否則會對銀行資產質素構成重大風險,故一般預期今年新增貸款維持在大約7萬億元。公開市場操作較為有彈性,長期來說影響屬中性,影響較大的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及加息。

三行貸存比率仍低 毋懼宏調

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上調7次至19%,可供生息的資金減少,理應不利業務表現。不過,在4大行之中,工行(1398)、建行(0939)和農行(1288)的貸存比率僅介乎55%至62%,貸款能力根本未用盡,故存款準備金率對3行影響輕微。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3行外,同業貸存比率全數超過70%,最高的交行(3328)更達到77.4%,在中央加大收緊力度下紛紛在同業市場拆借,拆息急升更有利3大行的利錢。

至於加息,由於貸款利率已高於通脹率,達到6厘,上升空間相對有限,佔總存款達52%的活期存款,利率仍低企在0.4厘,故今年餘下時間存款利率升幅應高於貸款利率,不利淨息差。此外,中國政策由鬆轉緊,宏觀經濟亦會降溫,能否成功軟着陸極為重要,特別是過去兩年新增貸款驚人,一旦出事後果難以設想。

因此,淨息差和資產質素,將是內銀股的重大變數,在這個背景下,雖然股價長期呆滯,例如工行由09年第3季至今主要在5元至6元徘徊,但實際上估值卻不斷受壓,20%的股本回報率卻只有約1.5倍預測市帳率,連同建行預測股息率均逾5厘(見表)。

壞帳料受控 股價離底不遠

究竟現時估值是否處於極度低殘水平,很難有答案,始終息差趨跌盈利預測或被下調,而資產質素轉差,更可對銀行構成毁滅性影響;然而大銀行客戶始終以大型國企和具規模的地方政府為主,財政實力較強,就算工行、建行呆壞帳上升,亦應處於可控制範圍內,到最後亦會有中央全力支持,就算現價未見底,相信亦距離不遠。

撰文:陳承龍、楊智佳、劉思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