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港股今年上演連升四個月戲碼,但臨踏入5月前兩周卻出現連跌五日,像在應驗「五窮月」傳說。有分析指,每年上市公司公佈業績及派息後,市場趨回平淡,股價沒有支持,5月便較常出現跌市,直到7月派中期息,股價才「翻身」。本報翻查恒指過去10年的5月表現,當中有7年的5月都下跌,比例高達70%,跌幅介乎0.2%至11.7%,其中2012年5月錄得最大跌幅,當時正陷入歐債危機。
緊接的「六絕月」,在10年中則有4年出現跌幅,比例為40%;而「七翻身」的7月,10年間就有8年屬回升。不過,近10年的恒指按月平均表現數據反映,全年並非只有5月表現差,其中3、6、8月均曾現負回報,加上過去10年「六絕」應驗機率少於一半,因此說法非完全準確。
基金橋水憂美股跌四成
過去「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投資策略流傳於華爾街,因股市於每年5月至10月出現跌浪機會高,而11月至翌年4月平均回報較高,因此普遍建議投資者於5月「go away」(沽貨離場),直至11月再入貨。而觀乎今年美股道指表現,由2018年的11月至今年4月,已累升逾4%。不過在美股再衝頂的同時,看淡後市聲音卻越漸增大,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上月表示,美企盈利表現不能維持,股市或下插40%。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緊接的「六絕月」,在10年中則有4年出現跌幅,比例為40%;而「七翻身」的7月,10年間就有8年屬回升。不過,近10年的恒指按月平均表現數據反映,全年並非只有5月表現差,其中3、6、8月均曾現負回報,加上過去10年「六絕」應驗機率少於一半,因此說法非完全準確。
基金橋水憂美股跌四成
過去「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投資策略流傳於華爾街,因股市於每年5月至10月出現跌浪機會高,而11月至翌年4月平均回報較高,因此普遍建議投資者於5月「go away」(沽貨離場),直至11月再入貨。而觀乎今年美股道指表現,由2018年的11月至今年4月,已累升逾4%。不過在美股再衝頂的同時,看淡後市聲音卻越漸增大,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上月表示,美企盈利表現不能維持,股市或下插40%。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