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成個日本動漫界俾荷李活搞彎晒?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05日 13:34
2019年05月05日 13:34
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Pika Pika,我好期待《POKÉMON 神探 Pikachu》,但對於改編自日本動漫的荷李活電影,明明應該早已沒期待。
可能跟一些不快回憶有關。
不堪回首的例如《強殖裝甲》。這個由1985年開始連載至今仍未捨得完結的漫畫,橫跨昭和、平成並成功踏入令和年代。早在1991年,荷李活就獨具慧眼,睇中這一個借用特攝片包裝,但畫面表現核突得多的科幻動作故事,改編成「小電影」——說是「小電影」,不因為有甚麼鹹嘢,而是整齣戲都成功營造一種小兒科感:由故事到場面到打鬥到演員,冇一樣合格,每一樣都低低能能;即使隆重其事請來「天行者」Mark Hamill演出,但當年的他已嚴重走樣,只能專攻超低成本電影。
簡單講,這齣《The Guyver》,非常成功地強姦了原著。
不過,我認為《The Guyver》製作人還有權自辯,將電影由頭到尾的差劣,賴落實在太低的成本,至於那齣連鳥山明都頂唔順的《龍珠:全新進化》(Dragonball Evolution),就的確罪該萬死。
災難級《龍珠》電影
除了保留故事人物的名字與衣着,那個由鳥山明創造的異想天開東方冒險故事,夾硬被改造成一齣典型美式青春片,於是原著中的東方面孔,都不得不變成鬼仔鬼妹(啲鬼妹仲要唔靚),惟獨由周潤發演繹的龜仙人得以keep住一張東方臉(但入鄉隨俗,名字變成Master Roshi);最悲哀的是笛子魔童,由原來亦正亦邪卻又有情有義的個性小生,淪為一隻毫無character的典型歹角(仲要樣衰嗰隻)。
只能說,這齣《龍珠》,直達災難級別,原定拍攝的續集,自然永恒擱置;而很多年之後,編劇Ben Ramsey更主動走出來道歉。公道講句,Ben Ramsey曾寫過由黃志強執導的《無字頭四殺手》(The Big Hit),好好睇,要怪,只能怪《龍珠》實在不宜改編成真人版。
當日本動漫被拍成荷李活電影究竟存在了甚麼問題?成本,可能是問題,但真真正正的問題是:沒有考慮到文化差異,以致沒有認真思考怎樣解決箇中差異。像《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表面望落,似模似樣,而最難得的是,為了重塑1995年原著動畫中以香港街景構成的獨特風景,竟然不在荷李活搭景,而是成隊人來到香港,以一個真實香港,重塑另一個未來香港。然而,景觀純屬硬件,可以用錢和CG呈現,不能用錢和CG呈現的是原著中的涵意,那一份意識得以在未來網絡世界遊走飄散、帶着一份禪味的意涵。結果,荷李活處理下的《攻殼》,只是一齣發生在未來的動作片,得個殼。
所以占士金馬倫揀《銃夢》來改編實在聰明好多。原著漫畫的世界觀其實幾Universal(唯一最具日本味的就只有那個手執武士刀的合成人),不用顧及甚麼文化差異:至於主角Alita的一雙大眼(大眼是日本動漫最重要象徵符號),亦成功被CG模擬了,難怪《銃夢》被喻為自荷李活改編日本動漫以來最沒有走樣的一齣(問心,動作場面的確OK,但文戲不太OK,原著中頗濃厚的存在主義味亦蕩然無存)。
展望未來。被荷李活睇中的還有《阿基拉》(Akira)。講堅,這是我最擔心的一部。擔心的不是原著中那些超能力決鬥和冧樓大場面,而是那陣日本味——大友克洋筆下的人物,統統擁有一張一望就知是「日本人」的臉,貿貿然將金田和鐵雄變成鬼仔?我不敢想像。
最離奇的是連《你的名字。》都被睇中。據聞,荷李活版將會是印第安少女與芝加哥少年的愛情故事——問題來了:新海誠動畫,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故事表現,而是對於日本景物(光、影、空氣感)的精緻描畫,一旦掟走晒這些場景配套,仲有乜好睇?
撰文:月巴氏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