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六四30年】
六四時他的堂弟死於中共槍下,生還的郝建經歷思想和情感上如電擊一般的創傷;《零八憲章》後到如今,他的好友劉曉波去世了,郝還要在這冰封一般的社會繼續發聲。《蘋果》記者訪問了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訪問學者、電影學教授郝建,郝不算是與極權抗爭最前線的那一個,但任何行動亦不會缺席,更堅持在媒體發聲,照他的話說,面對極權如果迴避六四走向犬儒,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標準。
「六四對於我來說就是一次精神電擊,對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和創傷」,郝建的堂弟郝致京被殺,是為喪親之痛;屠殺更令他精神受創,同時認清中共的極權本質。
現年65歲的郝建,1988年在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故而他在學運中的身份處在學生和教師之間,無論是胡耀邦逝世悼念還是學生代表跪地遞請願書,郝都在現場。他回憶1989年時北京的抗爭情緒非常高漲,從一開始給學生送食物、送飲料,到後來自己也跳到垃圾桶上帶領市民一起喊「罷免李鵬」口號,北京電影學院的遊行標語和傳單也是郝建所寫。
「我這輩子唯一思考過死亡問題的就是在當天晚上,問過自己:『怕不怕死?』我回答過自己『不怕死』——這個問題我現在再問自己,『我是懼怕死亡的』。」
6月3日這一夜,對很多親歷者來說無法被磨滅,對郝建亦然,他的回憶毋須任何停頓,連貫的一幕幕聲音、影像、心理活動,如同紀錄片一般呈現給記者。劉曉波等廣場四君子絕食的時候,郝也到了廣場,大喇叭突然廣播中共決定「平息反革命暴亂」的緊急通知,「我這輩子唯一思考過死亡問題的就是在當天晚上,問過自己:『怕不怕死?』我回答過自己『不怕死』——這個問題我現在再問自己,『我是懼怕死亡的』」。
軍隊在夜晚10時多開槍了,「中共當時最怕軍隊不開槍,否則會對其政權形成致命性的變化」。部隊開過來的時候,郝建在天安門西側的南長街附近,軍人手拿盾牌,端着衝鋒槍湧了上去,在他面前20、30米有學生拍照,「照相機閃光燈一閃,一梭子子彈就立刻打過來,我親眼見到兩個學生倒在地上」。「法西斯!暴徒!」他和群眾大喊。
隨着隆隆的轟鳴巨響,解放軍的裝甲車沿着長安街衝向廣場,無視路障一路碾壓過去,履帶與鐵欄杆磨擦,在黑夜中迸發出火花。郝建回憶道,裝甲車起火,有解放軍從裝甲車內跳出來,憤怒的群眾圍上去追打。他拿着電影學院的工作證,大喊要堅持非暴力不合作。那名解放軍是個矮個子、長得很敦實,郝對他耳語道「不要怕,我們保護你」,此人之後被送回解放軍隊伍。根據吳仁華的《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記載,那輛裝甲車應該是隸屬於38集團軍的三三九號,在當晚曾肆虐在長安街上追撞北京市民,民眾將點燃的床被褥蓋在裝甲車上點火燃燒,最終將裏面的官兵逼了出來,郝當年救出的是一名連長、韓開印中尉。
血腥一夜過後郝建回到電影學院,途經政法大學,他看到主樓門廳停放着五具遇難者屍體。據稱屍體當時仍在滴血,有人的頭顱被坦克壓爆,綁在頭上的紅布條已深深嵌入面頰。這一幕是包括郝建在內一代知識分子難以忘懷的夢魘。
「每一個被打死打傷的人,都是中國政府有意的、在鎮壓當中傷害的。」
然而更重的創傷接踵而來,他的堂弟郝致京失蹤了,聽到弟妹打來的電話郝建渾身冰涼,反覆念叨「凶多吉少」。接下來的廿多天,郝遍尋北京各大醫院的停屍間,終於在復興醫院的狹小冰櫃中尋獲郝致京全身烏黑的屍體。致京,意為「奉獻給北京」,然而他的犧牲卻沒有獲得官方任何同情,在八寶山殯儀館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堂弟的單位中科院要求一定要在悼詞中強調是「誤傷」。「每一個被打死打傷的人,都是中國政府有意的、在鎮壓當中傷害的」,郝建強調稱。自此之後的三、五年,他和朋友都是長期處於休克狀態的,而從第二年開始,每到六四他必然會守夜、紀念,以行動對抗中共對歷史的粉飾和遮掩。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六四時他的堂弟死於中共槍下,生還的郝建經歷思想和情感上如電擊一般的創傷;《零八憲章》後到如今,他的好友劉曉波去世了,郝還要在這冰封一般的社會繼續發聲。《蘋果》記者訪問了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訪問學者、電影學教授郝建,郝不算是與極權抗爭最前線的那一個,但任何行動亦不會缺席,更堅持在媒體發聲,照他的話說,面對極權如果迴避六四走向犬儒,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標準。
「六四對於我來說就是一次精神電擊,對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和創傷」,郝建的堂弟郝致京被殺,是為喪親之痛;屠殺更令他精神受創,同時認清中共的極權本質。
現年65歲的郝建,1988年在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故而他在學運中的身份處在學生和教師之間,無論是胡耀邦逝世悼念還是學生代表跪地遞請願書,郝都在現場。他回憶1989年時北京的抗爭情緒非常高漲,從一開始給學生送食物、送飲料,到後來自己也跳到垃圾桶上帶領市民一起喊「罷免李鵬」口號,北京電影學院的遊行標語和傳單也是郝建所寫。
「我這輩子唯一思考過死亡問題的就是在當天晚上,問過自己:『怕不怕死?』我回答過自己『不怕死』——這個問題我現在再問自己,『我是懼怕死亡的』。」
6月3日這一夜,對很多親歷者來說無法被磨滅,對郝建亦然,他的回憶毋須任何停頓,連貫的一幕幕聲音、影像、心理活動,如同紀錄片一般呈現給記者。劉曉波等廣場四君子絕食的時候,郝也到了廣場,大喇叭突然廣播中共決定「平息反革命暴亂」的緊急通知,「我這輩子唯一思考過死亡問題的就是在當天晚上,問過自己:『怕不怕死?』我回答過自己『不怕死』——這個問題我現在再問自己,『我是懼怕死亡的』」。
軍隊在夜晚10時多開槍了,「中共當時最怕軍隊不開槍,否則會對其政權形成致命性的變化」。部隊開過來的時候,郝建在天安門西側的南長街附近,軍人手拿盾牌,端着衝鋒槍湧了上去,在他面前20、30米有學生拍照,「照相機閃光燈一閃,一梭子子彈就立刻打過來,我親眼見到兩個學生倒在地上」。「法西斯!暴徒!」他和群眾大喊。
隨着隆隆的轟鳴巨響,解放軍的裝甲車沿着長安街衝向廣場,無視路障一路碾壓過去,履帶與鐵欄杆磨擦,在黑夜中迸發出火花。郝建回憶道,裝甲車起火,有解放軍從裝甲車內跳出來,憤怒的群眾圍上去追打。他拿着電影學院的工作證,大喊要堅持非暴力不合作。那名解放軍是個矮個子、長得很敦實,郝對他耳語道「不要怕,我們保護你」,此人之後被送回解放軍隊伍。根據吳仁華的《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記載,那輛裝甲車應該是隸屬於38集團軍的三三九號,在當晚曾肆虐在長安街上追撞北京市民,民眾將點燃的床被褥蓋在裝甲車上點火燃燒,最終將裏面的官兵逼了出來,郝當年救出的是一名連長、韓開印中尉。
血腥一夜過後郝建回到電影學院,途經政法大學,他看到主樓門廳停放着五具遇難者屍體。據稱屍體當時仍在滴血,有人的頭顱被坦克壓爆,綁在頭上的紅布條已深深嵌入面頰。這一幕是包括郝建在內一代知識分子難以忘懷的夢魘。
「每一個被打死打傷的人,都是中國政府有意的、在鎮壓當中傷害的。」
然而更重的創傷接踵而來,他的堂弟郝致京失蹤了,聽到弟妹打來的電話郝建渾身冰涼,反覆念叨「凶多吉少」。接下來的廿多天,郝遍尋北京各大醫院的停屍間,終於在復興醫院的狹小冰櫃中尋獲郝致京全身烏黑的屍體。致京,意為「奉獻給北京」,然而他的犧牲卻沒有獲得官方任何同情,在八寶山殯儀館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堂弟的單位中科院要求一定要在悼詞中強調是「誤傷」。「每一個被打死打傷的人,都是中國政府有意的、在鎮壓當中傷害的」,郝建強調稱。自此之後的三、五年,他和朋友都是長期處於休克狀態的,而從第二年開始,每到六四他必然會守夜、紀念,以行動對抗中共對歷史的粉飾和遮掩。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