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與馬蹄蟹朝夕相對,「活化石」燃起學生科研興趣。就讀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四的黃佩怡,今年才開始研究馬蹄蟹,她參與的實驗是研究年幼馬蹄蟹在不同密度環境下存活情況,實驗將水缸劃開不同面積間隔,放置年幼馬蹄蟹在指定生存密度,然後記錄其死亡率,為期三至四個月,發現生活面積對馬蹄蟹死亡率存在明顯關係。
黃佩怡解釋,蹄蟹在狹小環境中較難潛入沙底休息,體力較弱,較容易死去;每次有馬蹄蟹死去均令她傷心,研究馬蹄蟹使她認識到生命脆弱,希望盡辦法保護屬於瀕危物種的馬蹄蟹。中四生李修賢參與的實驗,則是研究水溫與馬蹄蟹卵孵化關係。
高溫易出現畸胎
李修賢將馬蹄蟹卵放置於水溫分別為22℃、26℃、30℃及34℃的水缸中,發現馬蹄蟹卵在34℃水溫中孵化速度最高,卻有大量畸胎出現,「即係冇咗隻手,冇咗隻腳嗰啲」;22℃水溫下畸胎數量最少,但孵化速度低。結論是26℃水溫最合適,該水缸畸胎數目少,孵化速度亦不低。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黃佩怡解釋,蹄蟹在狹小環境中較難潛入沙底休息,體力較弱,較容易死去;每次有馬蹄蟹死去均令她傷心,研究馬蹄蟹使她認識到生命脆弱,希望盡辦法保護屬於瀕危物種的馬蹄蟹。中四生李修賢參與的實驗,則是研究水溫與馬蹄蟹卵孵化關係。
高溫易出現畸胎
李修賢將馬蹄蟹卵放置於水溫分別為22℃、26℃、30℃及34℃的水缸中,發現馬蹄蟹卵在34℃水溫中孵化速度最高,卻有大量畸胎出現,「即係冇咗隻手,冇咗隻腳嗰啲」;22℃水溫下畸胎數量最少,但孵化速度低。結論是26℃水溫最合適,該水缸畸胎數目少,孵化速度亦不低。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