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瑪嘉烈醫院發生醫療事故,一名69歲中風病人在接受緊急血溶栓劑注射以疏通堵塞的腦血管期間,醫護人員才發現病人之前曾注射抗凝血劑,違反用藥指引,可能增加病人出血風險,於是停止注射。病人病情惡化死亡,醫管局將調查事故原因,並將個案交死因庭跟進。
記者:麥志榮
69歲男病人4月25日因下肢無力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醫生臨床診斷為心肌梗塞,並處方俗稱薄血藥的抗凝血劑。但其後腦部電腦掃描結果顯示病人是缺血性中風,當晚轉送到瑪嘉烈。瑪嘉烈急症室醫護人員記錄明愛的相關診斷和治療,安排中風科團隊為病人進一步評估。
中風科團隊檢視病人的腦部電腦掃描後,決定安排病人接受輸注血溶栓劑,在注射期間團隊才發現病人曾在24小時內接受抗凝血劑,於是立即停止輸注,以防增加出血風險。病人其後腦血管栓塞進一步惡化,有局部出血情況並染肺炎,5月5日病逝。
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已將個案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聯網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詳細調查事件經過,八個星期內向醫管局呈交報告。
打孖用藥或增出血風險
港大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表示,缺血性中風需在病徵出現後四個半小時內注射血溶栓劑才有效用。病人最初在明愛時可能病徵不典型而未能即時診斷出是中風。而急症室注射了抗凝血劑,在醫管局內聯網上是看不到,只會在轉院紀錄上人手寫下。注射血溶栓劑程序是先注射一成,其餘九成在一小時內輸入。
張續稱,研究已證實血溶栓劑與抗凝血劑同時使用會增出血風險,所以須中止注射,而病人因未完全接受注射而病情惡化。理論上此情況可即施手術,通過大動脈以導線打通堵塞血管,但此手術並非常規手術,並非所有醫院可做。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則稱,抗凝血劑及靜脈血溶栓治療,是幫助病人溶解血栓及令血液不容易凝固的藥物,故藥效相近,或增加病人大出血風險,近年不少醫學研究證實病人無論是心臟或腦部血管栓塞,「打孖」用兩種藥物不會令療效增加,雖或可令病人堵塞的血管較暢通,但出血等併發症風險增加,死亡率反而上升。他形容今次瑪嘉烈醫院的事故,屬治療程序出錯,無跟從指引用藥。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麥志榮
69歲男病人4月25日因下肢無力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醫生臨床診斷為心肌梗塞,並處方俗稱薄血藥的抗凝血劑。但其後腦部電腦掃描結果顯示病人是缺血性中風,當晚轉送到瑪嘉烈。瑪嘉烈急症室醫護人員記錄明愛的相關診斷和治療,安排中風科團隊為病人進一步評估。
中風科團隊檢視病人的腦部電腦掃描後,決定安排病人接受輸注血溶栓劑,在注射期間團隊才發現病人曾在24小時內接受抗凝血劑,於是立即停止輸注,以防增加出血風險。病人其後腦血管栓塞進一步惡化,有局部出血情況並染肺炎,5月5日病逝。
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已將個案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聯網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詳細調查事件經過,八個星期內向醫管局呈交報告。
打孖用藥或增出血風險
港大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表示,缺血性中風需在病徵出現後四個半小時內注射血溶栓劑才有效用。病人最初在明愛時可能病徵不典型而未能即時診斷出是中風。而急症室注射了抗凝血劑,在醫管局內聯網上是看不到,只會在轉院紀錄上人手寫下。注射血溶栓劑程序是先注射一成,其餘九成在一小時內輸入。
張續稱,研究已證實血溶栓劑與抗凝血劑同時使用會增出血風險,所以須中止注射,而病人因未完全接受注射而病情惡化。理論上此情況可即施手術,通過大動脈以導線打通堵塞血管,但此手術並非常規手術,並非所有醫院可做。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則稱,抗凝血劑及靜脈血溶栓治療,是幫助病人溶解血栓及令血液不容易凝固的藥物,故藥效相近,或增加病人大出血風險,近年不少醫學研究證實病人無論是心臟或腦部血管栓塞,「打孖」用兩種藥物不會令療效增加,雖或可令病人堵塞的血管較暢通,但出血等併發症風險增加,死亡率反而上升。他形容今次瑪嘉烈醫院的事故,屬治療程序出錯,無跟從指引用藥。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