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每年逾千人移居台 送中惡法又掀出走潮 「香港不再令人自豪」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13日 06:35
2019年05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後,經歷金融風暴、沙士疫潮、樓價高漲、貧富差距日漸加深及缺少真普選等等,讓香港人對中國政府逐漸累積不滿情緒,北京曾經允諾賦予香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但在港人眼裏早已「走數」,連續幾次大規模市民抗議行動,在在顯示出港人壓抑已久的憤怒情緒。
港府早前又藉着台灣殺人案和堵塞法律漏洞之名,強推被外界所稱「送中惡法」的《逃犯條例》修訂案,引發超過13萬香港市民走上街頭抗議。 不少香港人大嘆「香港早已不是港人自豪又熟悉的家」,因而瀰漫一股移民出走潮,前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最近更已「流亡」至台灣。
台灣樓價較香港低廉,物價也遠低於香港,交通便利、飲食習慣相近,教育體系、公民權、醫療制度完善,對香港人具一定吸引力,再加上生活習慣相近、語言相通,台灣成為不少香港人移民考慮的首選。根據台灣移民署資料,八、九年前港人申請赴台定居人數,每年都僅數百人,但最近每年都有過千人。
「由零開始」 影評人西門町開書店
「移民來台,在我心中醞釀許久!」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董事局董事主席的蒲鋒(50多歲),去年透過投資移民赴台,他接受《蘋果》專訪,開首就說:「很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他在西門町開了間有關電影、歷史文化的書店,預計今年7月就能拿到台灣身份證,很開心能在台灣這個自由島國,與愛妻共度下半生。
蒲鋒說,去年農曆年後決定來台定居,他在港雖有影評人經歷,也獲得一定成就,仍決定來台從零開始,他選擇投資移民方式,先在台灣設立一家公司,以公司名義開設戶頭,存入600萬元新台幣 (約150萬港元)營運資金,透過投資移民顧問代辦所需文件,去年2月送件、4月來台開戶並在北市承租辦公室,去年6月正式與妻子搬來台灣,7月時取得居留證。
投資移民仍需申工作證
「投資移民不代表我能在台灣工作」,蒲鋒赴台後仍須準備文件向勞動部申請工作證,找好屬意的地址,去年10月底書店才正式開幕。蒲鋒稱,台灣很多店家都不開發票,他乖乖遵守台灣法律,任何一筆交易都有紀錄。他也提及香港朋友來台開網絡店面,也必須把所有拍賣及交易紀錄保存好,他若聘請員工也會存下名冊等檔案,以便國稅局查驗。
蒲鋒表示,為了符合定居規定,這一年內每次離開台灣都不超過30天,按照流程,今年7月就能定居,進而拿到台灣身份證。蒲鋒提醒,有些人取得身份證後就想把公司關了,「這是不被允許的」,關掉公司還須台灣投審會通過才可。
蒲鋒的店位於西門町一處巷弄內,其實並不顯眼,面積也不大,他坦言若收入只依賴書店,可能就會一直虧損,所幸影評人的身份不受地域限制,在台灣還能寫書賺港幣,且開店後見到香港的朋友,反而比以前還多,香港人到台北玩,一定會到書店找我。從蒲鋒的口吻中,仍感受到一點對家鄉的思念。
顧客講國語放慢速度
蒲鋒的書店最特別之處,是賣了不少經典美國正版DC漫畫,20多年的珍藏傾囊而出,蒲鋒也因此結交不少熱愛電影文學的知音,不少電影專家到訪尋寶,台灣顧客熱情又溫暖,其中一名男顧客本來說台語,得知蒲鋒來自香港,改用國語和他聊天,而且放慢速度以免他聽不懂,十分貼心。
蒲鋒稱,他的國語還不標準,用詞不夠地道,平常靠收看台灣綜藝《國光幫幫忙》等節目練習台灣用語,未來國語練好,也打算挑戰台語。此外,他更大讚台灣便當,「有主菜,還能挑選兩、三種配菜,太豐富了」。他還強調:「到台就是要做台灣人,沒有特別想要飲茶,反而是要習慣台灣口味!」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