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過去兩日先後撰文談財政儲備和政府資產,為政府繼續積累財富辯護,有立法會議員和學者建議,政府應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或應對人口老化的基金,而非一味積蓄儲備。
據本報了解,兩名財金官員在預算案公布前夕主動撰文,是因為今年財政盈餘遠比原來預期的多,勢將進一步推高政府的儲備和資產總值,讓人攻擊政府是「守財奴」,因此財金官員預早對外解釋,大部分儲備和資產都不能自由動用,衡量政府積累的財富是否過多,須兼顧現有債務(如公務員長俸)和一旦經濟逆轉時的需要。
曾俊華前日在網誌中反駁「官富民窮」論時,再次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6年的報告,指香港理想的財政儲備水平應佔本地生產總值30%至50%,2030年還需要額外30%本地生產總值的儲備以應付人口老化。
引IMF:港須年增260億儲備
以2009年本地生產總值有1.6萬億元計,佔生產總值30%至50%的儲備,即等如約5000億元至8000億元,而為了2030年有額外儲備應對人口老化,則還需要至少5000億元(以今天計算的價值,下同)。換言之,由現在到2030年這19年間,每年政府儲備增加逾260億元亦不為過。
然而,IMF的報告是否一定正確?政府已着手推動全民醫保,到2030年時,是否還要數千億元額外儲備?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陳茂波質疑,若照足IMF的說法去做,即政府每年都要儲起百億元計盈餘,這種一味儲錢的做法並不現實,應馬上開展全面的退休保障計劃。
學者倡設人口老化基金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亦表示,政府為免因每年儲起大筆盈餘而再被人詬病,應設立一個基金以應對人口老化問題,由100億元開始,每年把部分盈餘放進去。
陳家強:僅5000億可動用
陳家強昨在報章撰文表示,按應計制09/10年度政府1.6萬億元資產中,僅5338億「在外匯基金的投資」一項可隨便動用,其主要構成部分是政府的財政儲備。至於其他資產,包括5535億元「外匯基金資產淨值」,需要用來捍衛港元;2484億元「政府企業投資」,是包括市建局、機管局、香港科技園公司等實行公共政策的機構,不能隨便變賣;3003億元「固定資產」如公屋、隧道、學校、水管等公共設施和基建,若變賣會涉及重大政策問題和影響公共服務。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