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蘋人誌:「異國文化 眼見為憑」——單車環遊世界 台灣第二人 陳守忠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20日 08:35
2019年05月20日 0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20年前,36歲的陳守忠騎單車,從台灣出發,花了400天,騎經20個國家或地區、全長約二萬公里的路程,完成環球壯舉,成為繼胡榮華之後,台灣完成單車環球的第二人。
20年後,陳守忠踩着踏板的腳步仍不停歇。日前,他才帶着10位廣州車友,前往克羅地亞及波斯尼亞,蒐集歐洲單車旅行拼圖。延續他自2011年起推出的「環球傳騎」計劃,他想幫助有單車環球夢的全球華人,以分時分段方式完成年少時未能實現的夢。
撰文:戚海倫
攝影:趙文彬
陳守忠在小學二、三年級時,到雜貨店租車、學騎單車;小學四年級因成績好,獲得一台單車禮物,「有了車就想騎更遠,從小就沒在怕的!」
年輕時,胡榮華單騎走天涯的故事深深影響陳守忠。他說:「原來騎單車也能去旅行、去環球。」「當時我覺得好難,但若不去做,夢想就永遠只是夢想。」血液裏有着流浪、探險基因的陳守忠,懷抱着單車環球夢,他開始增加旅行經驗,當完兵,就出門當背包客,深深為各國文化、還有與當地人互動的生活而着迷。他存錢、出國旅行、沒錢就回台灣再賺,「年輕時常被爸媽罵,罵我工作怎麼不穩定!」
早在1992年,陳守忠就騎單車到尼泊爾聖母峯基地營,為的是高海拔鍛煉;1993年他再騎車去西藏,這次到聖母峯北側基地營,想着「能在那樣嚴苛缺氧的環境騎車,之後到世界各地,我應該都能適應吧!」當年幾乎沒人這樣做,陳守忠也把「踏出舒適圈」視作「替台灣爭光」的方式。
直到1998年,日本探險家河野兵市來台訪問,台灣車友與他餐敍。席間河野兵市問:「為甚麼胡榮華完成單車環球,15年都過去了,台灣還是只有一個胡榮華?」車友面面相覷。「第二位就要出現了!」陳守忠自告奮勇,隔天消息見了報,「完蛋了。趕鴨子上架,那天我可能衝動了點。」陳守忠笑說:「但那也是驅動我出發的臨門一腳。」
遊世界愛駒 咖啡館展覽
當年環遊世界的愛駒──登山車「雪豹」,「退休」後,如今展示在他與妻子吳翠華經營的「環遊世界1998咖啡館」裏。陳守忠笑稱那是「當時的老婆」,車上最多時有六個包,加上水,平均重量可達40公斤。回憶往事,特別騎在黃土高原時,「有段路把『我們』搞慘了!」因為修路、前日又下雨,一路黃泥,根本騎不動,就這樣邊騎、邊推,前進100多公里,「過程很多狀況,還好她很堅固、熬過去。」
位在桃園龍潭渴望園區內的「環遊世界1998咖啡館」,自2003年開店,「咖啡館跟我女兒陳萱的年齡差不多。」店裏藏書量大,旅遊書特別多,還擺滿陳守忠一家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紀念品,「我們暑假不在、寒假不在,環球傳騎一啟程就貼出休假公告,全台灣大概沒有一家咖啡店這樣休假的。」陳守忠笑說:「我們的咖啡和餐,只賣有緣人。」這裏也成為陳守忠朋友與鄰居聚會的地方。
浪子性格的陳守忠,婚後原本不打算生小孩。父親猝逝後,一位通靈的美國朋友有天告訴陳守忠,「看到你爸牽一個小孩。」說來也玄,太太隔年懷孕,有了女兒陳萱。
年輕時自己出國當背包客,成為人夫人父後,「難道要等小孩長大、再等20年,才能恢復自由自在到國外去?」陳守忠可不願意,他決定「把家裏兩個女人拖下水」。女兒陳萱才四歲,陳守忠就帶妻女當背包客,一家人到雲南去,難忘最高峯梅里雪山下着白雪的美景;之後再到北越、廣西、廣東,原本預計一個月的旅程,最後加碼半個月。「那次旅行太重要了,先滿足陳萱,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後面她都隨我安排,全程女兒都蠻適應,也沒吵着要回家。」陳守忠驕傲地說:「那讓我充滿信心,發現女兒跟我一樣,身上有着流浪和旅行的基因。」
女兒上小學前,陳守忠夫婦也給孩子一趟不一樣的幼稚園畢業旅行。當時陳萱着迷《西遊記》,「我們騎車去找孫悟空好不好?」夫婦倆決定帶孩子騎絲路,從西安一路騎到新疆吐魯番火燄山,全長2,800公里的路程,騎車騎了2,100公里,其他700公里,考量路況不安全,改搭車移動。
與家人慢騎 更享受民情
一家人花了兩個半月時間旅行,陳萱延後一個月上小學。「全家人一起,用孩子的角度安排,跟着孫悟空腳步完成旅行。」陳守忠這才發現,過去自己一個人單車環球,每天幾乎都在趕路,只為埋頭完成設定的100多公里,「其實很無趣。」但當他帶着孩子騎絲路,慢慢騎、慢慢看,更能享受當地風土民情。
一路上,也常遇到各種狀況,車會壞、要找旅館,「但全家人建立很特別的革命情感」。他在旅途中發現孩子在長大、打開了視野。「像戈壁灘又熱、又缺水,孩子學會適應當地條件,沒洗澡也無所謂。」陳守忠藉機告訴孩子,「遇到突發狀況,要想辦法解決。」在新疆時,一陣大風吹起,就將他停在路邊的車吹倒,倒落在滿是刺的荊棘植物裏;這下陳守忠儍眼了,苦惱着該怎麼把滿載裝備的車拉起來。「爸爸,你不是說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陳守忠笑了出來,「對啊!我正在想。」他好欣慰,孩子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
絲路行一點兒也不輕鬆,「但我們越騎越有趣!」陳守忠與女兒約定,她騎10公里,爸爸就拖她騎10公里。一天遇上趕路,陳守忠拖着女兒騎上坡,倍感辛苦,陳萱竟主動說:「爸爸你要是騎不動,我可以下來騎。」就在這樣的旅行日常,陳守忠感動地發現,孩子在長大、會觀察,「壯遊,讓孩子和我們夫妻都有意外收穫。」
從一個人騎車環遊世界到一家人騎車旅行,2011年開始,陳守忠帶着一團又一團的車友,出國展開「環球傳騎」壯遊。第一年提出這計劃,預計四年跑世界一圈,到第一屆後期,很多人希望再加入,「迫不得已,只好做第二屆」。
「環球傳騎」以「兩輪加四輪」方式,單車騎乘一段,搭配巴士支援車。同時考量參與車友的時間,將每趟30至40天的行程,再分成每次約兩周的小段。陳守忠發現,許多退休族年輕時為生活打拼,或許也不具備赴國外騎車的能力,因此即使懷抱單車環球夢,卻無法成行,「分時分段」方式剛好幫這群朋友圓夢!
兩屆共八年的環球傳騎,陳守忠規劃獨特路線、帶領着平均年齡約60歲的車友,共騎經41國、看了100多個世界文化遺產,即使中亞簽證取得不易、開發全新旅行模式有不同考驗,至今已有七人完成單車環球壯遊,其中包括女兒陳萱,她在前年以14歲的年紀,完成環球傳騎!
隨着科技網路時代來臨,陳守忠認為「大探險時代已經過去了」。「從學生時代,覺得探險就是上山下海,一把開山刀、一捆登山繩,沒路就開路,遇到斷崖峭壁就放繩子;後來出國去,每到新的地方就是未知的世界。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地方你還沒去,就已經知道長甚麼樣子。」
陳守忠回憶,1993年騎車到西藏,「一條青藏公路,一整天加起來也沒100輛車。遇到狀況,沒便車可搭,有錢買不到吃的,買到一個饅頭要吃好幾天,拿出來都變硬了;晚上氣溫零下十多二十℃,找住宿也是問題,遇上任何狀況都得自己設法解決。」如今,「青藏鐵路開了,甚麼都變了。」
即便「探險」年代不再,陳守忠仍鼓勵「壯遊」,花較長的時間、挑戰自己、更深化的與人文社會互動。「異國文化,還是要眼見為憑。」陳守忠說,現代資訊多,但不一定正確。他以環球傳騎中亞段為例,「很多人聽到我們要去伊朗騎車,都問『怎麼敢去』?」
真的到了伊朗,「我敢說,伊朗老百姓的和善度,絕對是我去過國家裏排名前五的。」陳守忠回想伊朗人民的純樸、熱情與和善,歷歷在目,「好多人來找我們拍照。要是拍了不快點離開,就會越來越多人來,走不了了!」
數度遇險 罹患急性肝炎
當年單車環球途中,陳守忠也幾度遇險,更曾在尼泊爾罹急性肝炎「差點掛了」。但前年10月,他在鬼門關前真正走了一遭,嚇壞一票好友。
「那天感覺感冒了,有點累。」原本陳守忠不急着看醫生,但念頭一轉,先去看家庭醫生,發現心跳很快,轉診到國軍桃園總醫院,原本又想回家了,但在家庭醫生指示下改掛急診,「急診三小時,插管,重症處理。」後來又轉台大醫院,住院一個月。「病毒感染心肌炎,很巧,要是沒去醫院,三個醫師處理快速,應該就來不及了。」陳守忠笑說:「大概老天爺還要我做些事,不收啦!」
「我一直相信有守護神,適時拉我一下,後來就越來越大膽!」陳守忠又笑了:「我人生很值得啦!就活在當下吧!」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