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追尋公義的路,既漫長且不平坦,80後鄒幸彤毅然踏上這條路,2015年底接任支聯會副主席,肩負傳承六四與支聯會使命。中共政權正以不同手法打壓民間保持真相的記憶,鄒幸彤強調情況越惡劣,「越要堅持同越要互相支持」;面對「建設中國民主」綱領在傘運後惹來爭議,她直指:「唔好中敵人圈套!」
六四發生時,鄒幸彤只得四歲。小學起媽媽幾乎每年帶她到六四燭光集會,告訴她「政府殺咗人、政府唔啱」;長大後她在晚會最大感受是為自己的港人身份自豪,原來港人不單純是經濟動物、「賺錢大晒」,而是有人民關懷,願在危難中站出來:「覺得香港人真係好可愛呀,為咗咁遙遠嘅事,其實可以話唔係自己嘅事,每年每年出嚟,又熱又焗咁喺個場度舉蠟燭。」
就讀英華女校的她高考獲5A後負笈劍橋大學,修讀地球科學及物理學;沒家人陪同悼念六四,她自發在宿舍內點蠟燭,上網收看支聯會的燭光集會。「呢啲嘢唔應該自己匿埋做,應該要公開出嚟做」,本着這想法,她聯絡支聯會索取資料,在校園舉辦悼念六四活動,試過邀請王丹在校內演講。
「唔好中敵人圈套!佢最樂意見到就係你哋分化,咁你嘅力量就最弱。」
一直關注中國人權狀況,原在劍橋讀博士研究地震的她2010年返港後未有繼續研究,反而加入志願機構跟進中國事務,同年加入支聯會任義工;就在支聯會被指青黃不接、薪火未能相傳之時,鄒於支聯會的新網台節目《薪火相傳》任主持,又試過舉辦專題展,加入QR code等與市民互動元素,亦曾在六四紀念館將黃傘植入天安門場景,一切無非想將支聯會與年輕一代拉近距離。
傘後年輕人紛指六四集會「行禮如儀」,她則於2015年底孭起副主席重擔,着力向年輕人傳遞平反之火;對於「建設中國民主」綱領惹來爭議,她直指:「唔好中敵人圈套!佢(中共)最樂意見到就係你哋分化、互相唔支持,你哋各自打仗,咁你嘅力量就最弱。」
鄒指從策略上看,支聯會並沒要求所有團體、組織都投身爭取中國民主;再者中國有民主及香港有民主,兩者並無先後之分,相信社會運動如滾雪球,只有大家都站出來,雪球才能滾得大,她反問一句:「建設民主唔通錯咩?冇人會話民主係錯㗎嘛!」她相信,「任何一個獨裁政權都無可能咁樣持久下去」,認為中國會先有民主,然後才有平反六四的可能,而且期間可能發生很多殘酷的事,但獨裁始終不會無止境存在。
當然她也明白,港人的恐懼感較過去大,所以將來冀能為更多人提供認識六四真相的門路,同時令大家在危機中找到力量、價值和精神,希望大眾在惡劣黑暗時,「(更加)要做回一個人」,別讓極權磨滅自己的身份和特質。
雖然爭取平反「年資」較支聯會主席何俊仁、秘書李卓人短,鄒笑言或因家境不太差,毋須為「搵食」放棄理想,加上10年前她站出來(加入支聯會)時,社會壓力未如今天般大。壓力對她而言,似乎非一回事,堅持平反六四,繼續做對的事,才是她心目中「一件不枉此生嘅事」。
■記者呂浩然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六四發生時,鄒幸彤只得四歲。小學起媽媽幾乎每年帶她到六四燭光集會,告訴她「政府殺咗人、政府唔啱」;長大後她在晚會最大感受是為自己的港人身份自豪,原來港人不單純是經濟動物、「賺錢大晒」,而是有人民關懷,願在危難中站出來:「覺得香港人真係好可愛呀,為咗咁遙遠嘅事,其實可以話唔係自己嘅事,每年每年出嚟,又熱又焗咁喺個場度舉蠟燭。」
就讀英華女校的她高考獲5A後負笈劍橋大學,修讀地球科學及物理學;沒家人陪同悼念六四,她自發在宿舍內點蠟燭,上網收看支聯會的燭光集會。「呢啲嘢唔應該自己匿埋做,應該要公開出嚟做」,本着這想法,她聯絡支聯會索取資料,在校園舉辦悼念六四活動,試過邀請王丹在校內演講。
「唔好中敵人圈套!佢最樂意見到就係你哋分化,咁你嘅力量就最弱。」
一直關注中國人權狀況,原在劍橋讀博士研究地震的她2010年返港後未有繼續研究,反而加入志願機構跟進中國事務,同年加入支聯會任義工;就在支聯會被指青黃不接、薪火未能相傳之時,鄒於支聯會的新網台節目《薪火相傳》任主持,又試過舉辦專題展,加入QR code等與市民互動元素,亦曾在六四紀念館將黃傘植入天安門場景,一切無非想將支聯會與年輕一代拉近距離。
傘後年輕人紛指六四集會「行禮如儀」,她則於2015年底孭起副主席重擔,着力向年輕人傳遞平反之火;對於「建設中國民主」綱領惹來爭議,她直指:「唔好中敵人圈套!佢(中共)最樂意見到就係你哋分化、互相唔支持,你哋各自打仗,咁你嘅力量就最弱。」
鄒指從策略上看,支聯會並沒要求所有團體、組織都投身爭取中國民主;再者中國有民主及香港有民主,兩者並無先後之分,相信社會運動如滾雪球,只有大家都站出來,雪球才能滾得大,她反問一句:「建設民主唔通錯咩?冇人會話民主係錯㗎嘛!」她相信,「任何一個獨裁政權都無可能咁樣持久下去」,認為中國會先有民主,然後才有平反六四的可能,而且期間可能發生很多殘酷的事,但獨裁始終不會無止境存在。
當然她也明白,港人的恐懼感較過去大,所以將來冀能為更多人提供認識六四真相的門路,同時令大家在危機中找到力量、價值和精神,希望大眾在惡劣黑暗時,「(更加)要做回一個人」,別讓極權磨滅自己的身份和特質。
雖然爭取平反「年資」較支聯會主席何俊仁、秘書李卓人短,鄒笑言或因家境不太差,毋須為「搵食」放棄理想,加上10年前她站出來(加入支聯會)時,社會壓力未如今天般大。壓力對她而言,似乎非一回事,堅持平反六四,繼續做對的事,才是她心目中「一件不枉此生嘅事」。
■記者呂浩然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