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天早上一如預期,公布1月份通脹率4.9%,由於今次公布的CPI(消費物價指數)權重調整了,有如「做了手腳」,對後市沒有什麼啟示作用。反而值得留意昨天人行公布的貨幣供應增幅,跌勢頗急,市場游資少了,自然對股市不利。
人行在下午3時公布數據,之後港股便跌多百多點。內地1月新增貸款1.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分析員普遍預期的1.2億元略少。若全年目標是7.5萬億元,1.04億元約為14%,較過去5年平均16%為低,反映人行今年「動真格」,在控制貸款方面頗奏效。
值得注意的是廣義貨幣供應(M2)按年增幅,較去年12月降了2.5個百分點,一下子跌到17.2%。狹義貨幣供應(M1)跌得更快,跌了7.6個百分點,至13.6%。大行分析員事後孔明說M1增長急降是因為春節因素,但不知為何他們原本卻預期1月M1仍會增19.6%。
內地「水緊」 中資股處逆風
M1是指現金加上活期存款。春節前大家增持現金很正常,但為何M1增長會急跌呢?筆者相信原因有兩個,一是經過兩次加息之後,定期存款比例增加了,二是新增貸款在中央密切監視下,按年減了25%,對M1始終有影響。
有內地經濟師朋友說,M1最能反映內地游資多寡,A股走勢與M1增幅息息相關。筆者嘗試比較本港的國企指數及M1變幅,一樣是亦步亦趨【圖表1】。當內地「水緊」時,中資股有如處於逆風。
穆巴拉克被拉下馬的蝴蝶效應開始浮現。也門、約旦之外,美國在波斯灣的盟友巴林也有示威,據報道已有兩名示威者死亡。巴林國債孳息創新高。伊朗首都德黑蘭亦連續多天有數以萬計的人示威,政府要動用催淚彈。
昨天國際油價及金價齊升。莫看紐約期油近日跌至每桶85美元,這只是因為美國一條主要油管落成,令大家相信原油供應短期內會增加。紐約今年12月期油,每桶其實報98美元,比起3月期油足足貴13美元。歐洲布蘭特期油近日亦持續在高位徘徊。
筆者昨天已說過市場開始擔心通脹重臨歐美,英國昨天公布1月通脹率高達4%。通脹升溫,加上中東局勢動盪,金價升破近日阻力1365美元,並升破50天線【圖表2】。昨天在港掛牌的金股全線逆市升,招金(1818)仍值得買入。中海油(0883)亦可買入,作中線持有。
美國昨晚公布的1月零售數據較預期差,筆者執筆時美股跌0.5%。美國10年國債孳息回落0.05厘,至3.6厘,資金由美股流向美債。巴西股市昨晚一度倒升,留意資金會否流入新興市場。
內地媒體昨早報道,騰訊(0700)與全球最大團購網Groupon合作的「高朋網」,下周便會上線,證實了兩家公司合作的消息。騰訊是筆者近期看好的股份之一,美國facebook最大的社交遊戲供應商Zynga也說在搞上市,全球網股當炒,騰訊在200元以下可以再買。
比亞迪1月銷售跌15%
東亞(0023)的業績驟眼看很理想,純利大升62%,遠高於市場預期的三至四成增長。但若看細數,就發現問題多多。42億元的盈利中,包括出售附屬公司獲利2.38億元,重估物業進帳4.26億元,出售金融資產賺2.34億元,單是這三項,相比起2009年便多賺了5.9億元。
東亞的股本回報率雖有改善,但仍然只得9.6%,實在令人失望,歷史市帳率1.53倍,已不算便宜了。
另外,比亞迪(1211)昨晚公布,1月只銷售5.2萬輛車,按年跌15%,內地網站也以「成唯一銷量下滑車企」來揶揄這隻股神愛股。
撰文:江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