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體樂好易:不再單打獨鬥的健身運動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23日 06:35
2019年05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你有沒有想過今天做運動的形式與十年前有甚麼分別?十年前的健身中心為了增大市場佔有率,不惜購入質素較好的訓練器械,可能是有獨立電視機的有氧訓練器材,讓會員一邊欣賞節目,一邊不知不覺地燃燒熱量;又或者在舉重區域中添置新穎器材,多角度刺激肌肉。但經過十年來的洗禮,這些硬件未必能留得住顧客的芳心,原因是市場的運動氣氛已改變。
以往的健身訓練大多是「單打獨鬥」,練習者需要有高度的自律性及明確的目標才會持續訓練,否則,熱潮或動力一過便消失於健身室。到後期,私人健身教練的普及化一度令健身風氣熾熱起來,服務的冒起不多不少亦揭示了運動朋友的需要──互動。在私人教練的課堂中,教練透過聆聽、回應及鼓勵,與練習者建立互動關係,被視為維持恒常訓練的動力,亦可提升練習效率。但好景不常,因為過去一直有太多行為不當的教練在行內做壞名聲,騙錢呃鐘,甚至勸客人借高利貸去購買課堂等,令整個行業也被標籤起來。
到了今天,又有甚麼可以引起練習者的動機去持續進行健身運動呢?前陣子,筆者與一間健身器材供應商傾談,他們向我講述健身器材發展的趨勢時一語中的,道出現代人所需的運動動力──群體(Community)的組成及影響力。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市場上有很多器械或運動已連接上網絡?其最重要的目的並非只讓大家儲存運動資料,而是想藉着網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漸漸形成一個無形的群體,使練習者有更大的動力去上載自己的表現,結識同路人、爭取滿足感或與人比拼成績等,也足以令大家能停留在這個運動空間。
想下想下,再十年後的健身形式又會是如何呢?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hc.info@sjs.org.hk
隔周四刊出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