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女士們太愛清潔而經常洗面,洗走皮膚天然油份,原來是不停出粉刺的原因。皮膚科醫生表示,洗面次數太多、補濕不足,都會令皮膚變乾,改變正常的新陳代謝,以致粉刺會越出越多。一般情況下,每日洗面兩次已足夠,亦要避免大力擠壓粉刺、選用溫和產品洗面及做好皮膚補濕,都有助改善粉刺,告別「士多啤梨鼻」。
記者:梁麗兒
皮膚科專科醫生屈綺文表示,毛囊本身有皮脂腺會分泌皮脂,表皮細胞則會製造角質,形成角質層。正常的皮膚會新陳代謝,包括排走死皮及長出新皮膚。但當代謝過程減慢或改變,皮膚表面即角質層的代謝物及皮脂便會積聚起來,形成粉刺。俗稱「黑頭」的粉刺,屬開放性粉刺,即毛孔還未被角質封住,通常較容易被擠出來,粉刺變成黑色,則是源於角質細胞被氧化。另一類俗稱「白頭」,屬封閉性粉刺,即毛孔已被角質阻塞,故通常都擠不出來。這類粉刺較易引起細菌感染及發炎,然後形成暗瘡。
要忍手勿亂擠壓
經常出粉刺的原因眾多,例如皮膚先天的新陳代謝較慢,後天因素包括經常洗面、皮膚太乾或補濕不足,屈舉例洗面太多會抽乾皮膚,包括油份,而油份正可滋潤肌膚,當皮膚變乾,也會改變其新陳代謝,容易增加死皮積聚。天氣乾燥、補濕不足都可令皮膚變乾,也有同樣影響。經常吹冷氣或是office的座位對正風口位,都是常出粉刺的高危族。
更換護膚產品時,因皮膚仍未適應,都會刺激到代謝過程,從而增加粉刺形成。女士經常化厚妝、化妝品如底霜的油份較重,也會堵塞毛孔致出粉刺。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太多甜食如常飲珍珠奶茶,又或是吃高升糖指數食物如白麵包等,都可令油脂分泌增加,引起粉刺及暗瘡問題,經常出粉刺人士要留意飲食。
一旦驚見面上有粉刺,緊記要「忍手」,別胡亂擠壓。屈稱,因為每次擠壓,都會刺激皮膚出現反應,若手部不潔,更會增加皮膚發炎、細菌感染及生暗瘡的風險,「隨時由細粒擠到變膿瘡」。另外,每次擠壓粉刺都會導致皮膚底下受創,令皮膚本身的膠原蛋白流失,無法承托毛囊,毛孔變粗大,結果得不償失。臨床上有不少病人因為經常用手擠粉刺,引致鼻頭、兩邊面頰的毛孔粗大、皮膚表面猶如有很多凹凸洞。
要減少粉刺形成,應避免過度洗面,正常每日兩次如早晚洗面便足夠,屈建議使用溫和性質產品潔面,即無香味、無添加及防敏感;又可揀選適合濕疹或敏感皮膚人士的產品,洗面期間不宜大力洗刷面部。補濕亦不可忽略,可揀選防粉刺配方或少油份的產品,如包裝列明「oil free」(即沒有油份)。容易出粉刺的人可揀箒喱狀(gel)或乳液(lotion)質地的產品,通常會比較爽身,但要視乎天氣或室內的乾燥情況作出調整。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梁麗兒
皮膚科專科醫生屈綺文表示,毛囊本身有皮脂腺會分泌皮脂,表皮細胞則會製造角質,形成角質層。正常的皮膚會新陳代謝,包括排走死皮及長出新皮膚。但當代謝過程減慢或改變,皮膚表面即角質層的代謝物及皮脂便會積聚起來,形成粉刺。俗稱「黑頭」的粉刺,屬開放性粉刺,即毛孔還未被角質封住,通常較容易被擠出來,粉刺變成黑色,則是源於角質細胞被氧化。另一類俗稱「白頭」,屬封閉性粉刺,即毛孔已被角質阻塞,故通常都擠不出來。這類粉刺較易引起細菌感染及發炎,然後形成暗瘡。
要忍手勿亂擠壓
經常出粉刺的原因眾多,例如皮膚先天的新陳代謝較慢,後天因素包括經常洗面、皮膚太乾或補濕不足,屈舉例洗面太多會抽乾皮膚,包括油份,而油份正可滋潤肌膚,當皮膚變乾,也會改變其新陳代謝,容易增加死皮積聚。天氣乾燥、補濕不足都可令皮膚變乾,也有同樣影響。經常吹冷氣或是office的座位對正風口位,都是常出粉刺的高危族。
更換護膚產品時,因皮膚仍未適應,都會刺激到代謝過程,從而增加粉刺形成。女士經常化厚妝、化妝品如底霜的油份較重,也會堵塞毛孔致出粉刺。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太多甜食如常飲珍珠奶茶,又或是吃高升糖指數食物如白麵包等,都可令油脂分泌增加,引起粉刺及暗瘡問題,經常出粉刺人士要留意飲食。
一旦驚見面上有粉刺,緊記要「忍手」,別胡亂擠壓。屈稱,因為每次擠壓,都會刺激皮膚出現反應,若手部不潔,更會增加皮膚發炎、細菌感染及生暗瘡的風險,「隨時由細粒擠到變膿瘡」。另外,每次擠壓粉刺都會導致皮膚底下受創,令皮膚本身的膠原蛋白流失,無法承托毛囊,毛孔變粗大,結果得不償失。臨床上有不少病人因為經常用手擠粉刺,引致鼻頭、兩邊面頰的毛孔粗大、皮膚表面猶如有很多凹凸洞。
要減少粉刺形成,應避免過度洗面,正常每日兩次如早晚洗面便足夠,屈建議使用溫和性質產品潔面,即無香味、無添加及防敏感;又可揀選適合濕疹或敏感皮膚人士的產品,洗面期間不宜大力洗刷面部。補濕亦不可忽略,可揀選防粉刺配方或少油份的產品,如包裝列明「oil free」(即沒有油份)。容易出粉刺的人可揀箒喱狀(gel)或乳液(lotion)質地的產品,通常會比較爽身,但要視乎天氣或室內的乾燥情況作出調整。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