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六四30年】永記逃亡時港人義助 封從德:以燭光守住抗爭最前線長青網文章

2019年06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6月01日 22:15
2019年06月01日 22:1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香港是現在中國爭取民主的最前線,是中國民主的燈塔。30年前,港人大力支持我們在北京、在中國大陸的愛國民主運動,現在我們也要來支持港人的民主。所以我希望不管是港人也好、或者從中國大陸去香港的民眾,在六四那天晚上一起去維園。今年是六四30周年,應該有更多的人一起抗爭,不光是紀念六四30周年,而且是要抗爭,無論是送中條例,或者是對香港自由法治的滲透等,我們都要對這種侵蝕做堅決抵抗。這種抵抗力量夠大,香港才會有希望。如果這種力量不夠,中共就會變本加厲侵蝕香港的自由和法治,因此大家一起加油!」
《蘋果》特約記者:心語
六四30周年前,天安門學運領袖封從德呼籲香港民眾及內地人士一起到維園共舉燭光。他認為,香港現在是反共的最前線,六四燭光集會最能體現港人團結的決心。他坦言,更加希望香港的年輕人能夠響應支聯會的號召,一起到維園展現抗爭的心意,「如果香港不抗爭的話,30年前的六四隨時都有可能在香港重演」。
封從德說,中共最希望的就是將抗爭的力量分散,他們擅長滲透和分化,認為港獨人士的部份主張是中了中共的計,香港不能將內地的事情看成和香港完全沒有關係,這樣恰巧就如中共所願,中共最希望達成的目的就是彼此漠不關心,無法將各界各地的力量團結一起。他擔心中共可能利用其培植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由漢人到維吾爾族,利用獨立情緒、甚至是仇恨及希望流血的意識造成分裂,屆時中共再以維護領土完整作藉口一起收拾。封從德希望香港各界至少在反對一黨專政、爭取真普選議題上需求同存異。
封從德比較了八九學運佔領天安門廣場及香港雨傘運動,認為兩者不少相似之處。不同的是,香港還有一定的法治,港府也無法像當年的中國政府一樣開槍鎮壓學生。佔中的發起者留在香港承擔了責任和後果,這讓他十分動容,他相信雨傘運動已經在每個港人心中種下種子,就如同當年的八九天安門學運一般。
「黃雀行動救助了上百號人……現在香港成為前線,我們也要支持香港爭取民主。」
現旅居美國三藩市的封從德1966年出生於四川,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中被北京市公安局通緝中的21名學生領袖之一,六四期間擔任高自聯主席兼天安門廣場指揮部副總指揮。他現主編「六四檔案」網站,並主持天安門民主大學。
流亡海外30年,回憶當年封從德表示他從清場到逃亡這一路上獲得許多港人的幫助,這些幫助他一直惦記心上,未曾忘記:「六四過後我在中國大陸逃亡了10個月,最後在國內一些練氣功的朋友們的幫助下,我們偷渡到了香港。後來港英政府及支聯會很快幫助我們偷渡出香港,法國政府再幫助我們偷渡到法國。由黃雀行動到當時的西方政府,當時都是非常支持八九學運。我在逃亡的過程中,實際上和黃雀行動聯繫過。過了很多年我才知道,(記協前主席)麥燕庭他們其實去了內地去找我,但當時我已經離開了」。
提到黃雀行動,封從德心存感激,雖然許多人未曾謀面,但大家信念一致:「黃雀行動救助了上百號人,真的是功德無量,而且有些兄弟還因為救助計劃而在海上遇難、獻出了生命,我們作為同樣爭取民主的朋友,對此十分感恩。現在,輪到香港成為爭取民主的前線。89年的時候,香港民眾幾百萬,費了很大的心力,包括大規模的遊行,出資出力,我記得我們廣場上的帳篷及很多物資都是由香港運來的。現在30年過後,香港成為前線,我們這些流散在各地,包括在中國境內爭取民主的人士,我們都會有一致的心意,我們也要支持香港爭取民主,我們不能讓一國兩制名存實亡,我們不能讓送中條例通過。實際上,我覺得應該要給中聯辦送中才對吧?他們應該趕快送中。」
對於目前引起極大爭議的《逃犯條例》修訂,封從德留意到除了民主及民運人士之外,有香港富商也極力反對。他認為送中條例會讓越來越多港人離開,例如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出走台灣開始新生活。封說:「我自己都感同身受很深,因為我的書《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也都是在香港出書的,後來就發現越來越難賣,因為香港的書店越來越不敢賣,最後就真的沒有書店敢賣了,只好轉到台灣來賣。香港連書店的老闆林榮基(店長)都要跑到台灣來。」他認為,中共會藉由各種方式加強他們的統治控制,但其實中共是欺軟怕硬的政府,如果有大規模的反抗再加上國際壓力,中共也會根據形勢而靈活讓步,因此香港除了內部需要團結之外,還需要結合更多國際力量。封從德說,北京當局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承諾早就被打破,這是中共黨性所決定的。
封從德多年來致力蒐集及鑽研六四史料,他2009年六四前出版了《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書中完整地記錄1989年4月15日到6月4日期間,從北京大學到天安門廣場、由核心人物再到關鍵內幕等過程的親歷、見證與回憶,其中也包括了中共血腥清場、學生被大規模抓捕而後流亡海外的細節。
封從德上月接受香港支聯會及華人民主書院的邀請,由美國洛杉磯到台北出席在國立臺灣大學舉行的六四事件30周年研討會。演講開始前,封要求與會者肅立,為六四死難者默哀,之後他回顧了當年在民運中擔任學生糾察隊總指揮而後流亡法國、今年4月在德國慕尼黑病逝的張健生平事迹。封從德指,張健是他心目中真正的學運領袖,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其存在及經歷。封在會上指,北京當局正主導一場全球記憶戰爭,透過結構性暴力影響世人對六四的記憶;並透露當年學運最終失敗,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學生們根本從來沒有想過要推翻政權,如今各界還是在哀悼六四,卻未想過如何結束專制,「翻了小山頭就趕緊回來,就永遠過不了專制的大山阻礙」。
「中國現況比起89年好,民眾私有財產增加了,就會更傾向於憲政制度。」
今年是六四30周年,除了中國大陸,各地先後發起了紀念活動,就連藏人也在印度達蘭薩拉組織紀念活動。對於30年來北京當局嚴防民間悼念六四及不斷打壓相關活動,將六四視為一個極大的禁區,封表示這顯示了中共內心的恐懼,他們極力避免人民回憶,回憶逐漸淡去之後才能改寫歷史,因此人們最需要的就是記錄歷史並且不斷地回顧,然後等待突破口及導火線事件到來。他認為,比起1989年的情況,目前的形勢更為有利:「我覺得中國目前的現況比起89當年要好得多,從政治形勢而言雖然收緊了,但從社會和經濟的層面來看,民眾的私有財產增加了,因此有一些人要保命,有一些人要保財,他們就會更傾向於要有一個憲政的制度。」封從德表示,現在中國大陸民眾不斷覺醒,不只包括底層被拆遷的訪民,更多的是改革開放之後獲得經濟利益的中上層,他們也發現唯有憲政民主方能保命保財。
封從德表示,自從習近平肅清政敵又學習袁世凱稱皇稱帝之後,民間積累了不少怨恨,水位越來越高總會有裂縫,具體導火線會是哪一件事、會在哪一天是不可預測的,這是極權體制的特質,例如胡耀邦過世的時候也無人預料突然就有幾百萬人上街。中共現在內外交困、面臨各種經濟民生及社會政治問題,只要有突破口及導火線,相信類似1989年六四的大規模群眾抗爭運動還會再發生。他說,從納粹德國、蘇聯解體等歷史現實狀況就能夠了解,任何極權體制不是被推翻就是自我崩潰,尤其蘇聯解體時連民運都沒有。
相較於香港的政府官員總是迴避六四話題,台灣總統蔡英文上月23號在總統府接見多位八九學運領袖及關注六四的民主人士,包括王丹、王軍濤、周鋒鎖、方政、滕彪、吳仁華等人。蔡在會面中傳遞了對中國民主化的支持,也再次對北京當局的打壓和威脅表示憂慮。封從德對於蔡此舉極為讚賞,他也再次呼籲全球各地的人士不要忘記6月4日的血腥屠殺歷史。
封從德認為,在目前中美貿易戰的情勢下,中共讓步的可能性並非不存在,甚至可以說希望還不小,因此需要各界一起做更多的抗爭。他希望今年六四燭光集會上能有更多燭光照亮維園的天空。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