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英通脹超標一倍 加息壓力大增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16日 05:59
2011年02月16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由於全球糧價及能源價格急升,通脹憂慮籠罩多國,英國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上升4%,為兩年新高,是英倫銀行通脹目標的兩倍。中國及西班牙通脹亦攀至高水平,分析指,通脹將令各國央行面臨加息壓力,但為免影響經濟增長,央行將陷兩難。

英國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比去年12月的3.7%大增0.3個百分點,為2008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報告稱,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大升,主要由能源價格和英國消費稅增加所致。由於國際油價上漲,1月份英國的能源產品價格,較前一個月上升了4.4%,消費稅則於上月4日起從17.5%增加至20%。報告還顯示,英國1月份零售價格指數上升5.1%,較去年12月的4.8%,上升了0.3個百分點。

通脹前景不明 英鎊升

英倫銀行的通脹目標為2%,1月份的通脹率已超標一倍。英倫銀行行長金默文昨稱,英國通脹近期內仍可能繼續攀升,他指未來數月通脹可能上升到4%至5%,通脹前景「非常不確定」。ING經濟師James Knightley說﹕「這將令加息壓力大增。」野村證券經濟師Philip Rush稱,預期英倫銀行5月會加息1/4厘。受英國通脹加劇消息刺激,英鎊兌歐元升至4周新高、兌美元升0.5%。由於市場預期央行會加息抗通脹,英鎊兌美元今年已升3.5%。

全球糧價及能源價格上升,多國物價都攀升。中國昨亦宣布,1月份通脹達4.9%,逼近兩年高位。歐洲多國亦有通脹壓力,西班牙1月通脹率亦升至3%的兩年高位,保加利亞亦稱通脹率超過4%。美國聯儲局雖屢次否認美國有通脹壓力,但美國勞工部昨公布,1月的進口物價按月增1.5%,比預期的0.8%高出一倍。1月份汽油價格上升3.4%,而過去4個月升幅已達18.5%。雖然通脹壓力令多國面臨加息壓力,但有業界人士認為,各國財金官員並不傾向大幅加息,以免影響經濟增長。

中國去年減持美債40億美元

美國昨公布,上月零售增長雖然連續7個月上升,但升幅僅為0.3%,為去年7月以來最低。由於數據不理想,再加上中國及英國面臨通脹壓力,美股昨早段偏軟。另外,美國財政部昨公布去年12月各國及地區持有美國國債的狀况,中國12月份持有美國國債8916億美元,較11月減少40億美元,跌幅為0.4%;中國2010年全年減持美國國債32億美元,減幅為0.4%。香港所持美債亦由11月的1389億減至1382億美元。

撰文:郭銘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