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邀請支聯會辦講座學校大減長青網文章

2019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6月02日 06:35
2019年06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八九民運期間成立的支聯會,一直以維園燭光能薪火相傳為重任,但30年下來卻是火苗闌珊。支聯會主席何俊仁指每年會發資料給學校,表示可提供到校講座、展覽和工作坊,向學生講解六四,但近年受邀數字明顯減少,「我諗學校有壓力」。教協理事及中學中史科教師陳仁啟指,即使初中中史教科書提及六四, 但課程內容甚多,未必會教完,要靠教師自發。
本地教育不重視公民參與
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教通識逾20年,形容「大環境不理想」,視乎學校包容程度,教師教六四易受壓,學生接觸資訊更依靠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國際學校學生知道六四比例雖較少,但正確認識較深,多於人文課、歷史課接觸有關歷史。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歷史科教師Paul Hart指,人文課內容多以世界史及政治為主,範圍廣泛,受教師教育背景、國籍影響;他解釋IB歷史考試中國近代史範圍包括六四,但因出題率過低,校內不教六四,但教導與否多視乎師生意願。
對比本地學校,更多國際學校學生知道維園燭光集會存在,張銳輝非常失望:「呢個係警號,社會環境、教育制度令土生土長學生,不為意公民參與,不重視(有關)活動,因不在生活範圍之內。」
對61人中僅一人曾參與集會,何俊仁認為中學生功課繁重,需靠成年人帶同參與,「咁細個唔會有咁大動力,或唔識得嚟」,知道六四已屬難得。陳仁啟指近年一再有年輕人因參與政治運動而被追究入獄,令家長對政治集會卻步;若教師要出家長信帶學生到六四集會,便有可能遭家長投訴,或被親共傳媒報道而造成不必要壓力。
有學生避忌六四,張銳輝直指可悲:「社會現實打壓緊年輕人表達意見。」陳仁啟更指學生怕參加六四集會「被點相、俾人拉」,他相信「佢哋明顯有呢啲恐懼,明顯呢兩年特別多」。
■記者鄭祉愉、趙曉彤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