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六四30年】
【蘋果日報】六四事件發生至今已30年,年輕一代沒有遺忘這段血的歷史,不少大學生昨參加維園六四集會,冀將六四的記憶傳承,即使一天他們全被禁聲,香港再無六四集會,世人依然可將事件記住。有大學生直指中港密不可分,透過六四等活動,「等中國知道我們需要一國兩制」,面對香港陷入引渡修例之爭,年輕一代有責任挺身而出,守護香港。
記者:梁御和 鄧溢禧 林凱潼 謝明明
中大人類學系學生鄭小姐首次參加六四集會,希望將六四的記憶繼續傳承,強調假如記憶被遺忘,等於「監生撕走歷史書嘅一頁」,只要繼續將記憶傳承,即使他們全被禁聲,香港再無六四集會,世人依然可將事件記住。
相關新聞:平反六四 公義必勝
「我哋需要一國兩制」
近年不少香港的大學學生會不認同支聯會的「建設民主中國」立場,斥悼念活動行禮如儀,杯葛維園六四集會。
受反送中惡法啟發而參加六四集會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新聞系學生徐小姐不認同大學生組織相關看法,認為中港密不可分,不是獨立出來就可賺取世人尊重,反之透過六四等活動,「等中國知道我們需要一國兩制」,只要有決心仍可守護香港。其同學陳小姐補充,香港正陷入逃犯修例之爭,年輕一代有責任挺身而出,守護香港。
香港專上學院修讀工程的梁小姐也是首次參與六四集會,指在常識課本中得知六四事件,不過內容十分皮毛,至近年漸成熟,開始明白來龍去脈,知道集會的重要,加上送中惡法即將通過,擔心「冇人夠膽再發聲」,「香港係我哋屋企,再唔企出嚟,就冇人再企出嚟」。
曾經在內地讀書的大學生王小姐表示,親身經歷過內地的集體主義制度,認為內地的集體主義代表着極權對個人施加壓力,務求所有人服從極權的控制。在六四發生時尚未出生的她眼見老師在講述六四事件時言辭吞吐,令她感受到極權對人民的壓力。
「擔心唔知學校點教」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學生黃小姐直言,看見當年六四相片,特別是王維林隻身阻擋坦克車的情景,令她非常震撼,難以想像為甚麼一個人會有這麼大的勇氣。她認為內地對六四事件極其敏感,致內地新一代對六四事件的認知越來越不清晰,維園舉行的六四集會提供平台予市民討論事件,「每個人都有追尋歷史嘅權利,絕唔係人哋話畀你知一個假嘅歷史真相」。
教大學生凌先生認為歷史會否被淡忘,在於大眾所處的社群,指年輕人還有很多人關心、會走出來發聲,不相信一天六四會被淡忘。樹仁學生吳小姐坦言,其年幼五年的妹妹不認識六四,「唔係擔心學校唔教,係擔心唔知學校會點教」。
有大學生對30年仍然未成功平反六四日漸變得着急,兩度參與六四集會的樹仁學生方小姐直言,回顧30年,悼念從來停留於叫口號,她慨嘆若想繼續有人關心,「將來嘅發展仲只係嗌口號咁簡單,定係做出一啲更具體更實際抗爭,用行動去平反六四」。
相關新聞:「民運英烈活在燭海裏」
【蘋果日報】六四事件發生至今已30年,年輕一代沒有遺忘這段血的歷史,不少大學生昨參加維園六四集會,冀將六四的記憶傳承,即使一天他們全被禁聲,香港再無六四集會,世人依然可將事件記住。有大學生直指中港密不可分,透過六四等活動,「等中國知道我們需要一國兩制」,面對香港陷入引渡修例之爭,年輕一代有責任挺身而出,守護香港。
記者:梁御和 鄧溢禧 林凱潼 謝明明
中大人類學系學生鄭小姐首次參加六四集會,希望將六四的記憶繼續傳承,強調假如記憶被遺忘,等於「監生撕走歷史書嘅一頁」,只要繼續將記憶傳承,即使他們全被禁聲,香港再無六四集會,世人依然可將事件記住。
相關新聞:平反六四 公義必勝
「我哋需要一國兩制」
近年不少香港的大學學生會不認同支聯會的「建設民主中國」立場,斥悼念活動行禮如儀,杯葛維園六四集會。
受反送中惡法啟發而參加六四集會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新聞系學生徐小姐不認同大學生組織相關看法,認為中港密不可分,不是獨立出來就可賺取世人尊重,反之透過六四等活動,「等中國知道我們需要一國兩制」,只要有決心仍可守護香港。其同學陳小姐補充,香港正陷入逃犯修例之爭,年輕一代有責任挺身而出,守護香港。
香港專上學院修讀工程的梁小姐也是首次參與六四集會,指在常識課本中得知六四事件,不過內容十分皮毛,至近年漸成熟,開始明白來龍去脈,知道集會的重要,加上送中惡法即將通過,擔心「冇人夠膽再發聲」,「香港係我哋屋企,再唔企出嚟,就冇人再企出嚟」。
曾經在內地讀書的大學生王小姐表示,親身經歷過內地的集體主義制度,認為內地的集體主義代表着極權對個人施加壓力,務求所有人服從極權的控制。在六四發生時尚未出生的她眼見老師在講述六四事件時言辭吞吐,令她感受到極權對人民的壓力。
「擔心唔知學校點教」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學生黃小姐直言,看見當年六四相片,特別是王維林隻身阻擋坦克車的情景,令她非常震撼,難以想像為甚麼一個人會有這麼大的勇氣。她認為內地對六四事件極其敏感,致內地新一代對六四事件的認知越來越不清晰,維園舉行的六四集會提供平台予市民討論事件,「每個人都有追尋歷史嘅權利,絕唔係人哋話畀你知一個假嘅歷史真相」。
教大學生凌先生認為歷史會否被淡忘,在於大眾所處的社群,指年輕人還有很多人關心、會走出來發聲,不相信一天六四會被淡忘。樹仁學生吳小姐坦言,其年幼五年的妹妹不認識六四,「唔係擔心學校唔教,係擔心唔知學校會點教」。
有大學生對30年仍然未成功平反六四日漸變得着急,兩度參與六四集會的樹仁學生方小姐直言,回顧30年,悼念從來停留於叫口號,她慨嘆若想繼續有人關心,「將來嘅發展仲只係嗌口號咁簡單,定係做出一啲更具體更實際抗爭,用行動去平反六四」。
相關新聞:「民運英烈活在燭海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