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會專題:逆流追夢 我不只是傭人長青網文章

2019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6月07日 12:35
2019年06月07日 1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菲傭的才能,除了洗衫煮飯,還有更多。Leeh Ann在家務助理工作以外是位攝影師,攝影作品因《淪落人》而在電影銀幕亮相;Eden則在家傭工作以外是龍舟隊隊員,每逢周日與一群菲傭一起受訓。如同眾多菲傭一樣,兩人來港是因為經濟壓力,沒料這個他鄉,不止是他們的工作場所,他們還在這裏找到了興趣,以及發揮才華的機會。來港做家傭,不一定是「淪落」,他們眼中,這是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
記者:陳芷昕 趙曉彤
攝影:張志華 江智騫 陳善南
五月的最後一個周日,Eden早早起床,在家中弄完一大盤沙律後,就匆忙前往荃灣海濱長廊,與同樣身穿橙色防水衣褲的二十多名隊員會合。「Squat, give me 10! Touch the ground, side kick!」在隊長Macky的吼叫下,眾人紛紛跟隨指令拉筋熱身。此時才不過早上7時多,空中烏雲密佈、雨點飄灑,人人卻精神抖擻,鬥志高昂。
即將上場。Eden與隊友圍圈擊掌,然後到帳篷中拿起自己的船槳,一行人浩浩蕩蕩踏上龍舟。伴隨教練Jed的擊鼓聲,她們也一同吶喊着拍子,使勁划船。一左一右,節奏一致,龍舟緩緩向前行駛,卻始終不敵另外五隊強勁選手。她們繼續用力揮舞着手中船槳,終於以最後一名衝線。下船後,她們像凱旋而歸的勇者,沿途接受在場觀眾和其他參賽者的歡呼和祝賀。全日三場比賽下來,她們獲得一面紀念旗和一個優異盃。
Eden高捧獎盃,笑得一臉燦爛,其他同鄉姐妹也一擁而上,爭相在鏡頭前留下倩影。她知道自己已出盡全力。更何況,能與其他選手同場一較高下已不容易──她們是當日「2019荃灣龍舟競渡」,唯一平均年齡超過30歲的全女班隊伍;也是全港唯一全由菲律賓傭工組成的龍舟隊──Filipino Dynamo Dragon Boat Team。
Eden是在去年1月加入這支菲傭龍舟隊。當時,曾獨力儲錢攀珠峰而屢屢曝光的「星級山系女傭」Liza Avelino已在愉景灣參與當區龍舟隊四年,一直有意籌組一隊菲傭專屬的龍舟隊,於是在facebook公開招募隊員。Eden看到帖文,便馬上聯絡Liza,成為52位創隊成員之一。
只是,扒龍舟花費不菲。除了參賽費用,平日練習亦需租借龍船、船槳、練習場地、教練和舵手,一般龍舟隊成員每年需支付約$3,000至$5,000,對「規定最低工資」僅為每月4,520元的香港外傭來說,絕對是一筆沉重的開支。幸好,Liza廣結善緣,這兩年都有公司主動贊助「Filipino Dynamo」。她們又成功向柴灣頂得住體育會申請以優惠價租借場地及漁民舊船練習。現在每個隊友一年只需支付會費$1,600,對Eden來說,這還可以應付。
比家務更操勞 訓練成為最期待
去年4月,在港一所美國銀行任職電腦工程師的菲律賓人Jed在facebook得悉這支新組成的同鄉龍舟隊後,本屬香港龍舟代表隊「Stormy Dragons Paddling Club」的他亦主動提出成為該隊教練。「扒龍舟是一項需要密集式訓練的運動,一定要全情投入。我的責任就是要令她們相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特別是她們每周只有一日假期!」
從此,星期日成為了Eden每周最期待的一日。練習於早上9時正式開始,但她要在8點半前準時到達柴灣防波堤與大夥兒集合,不然就要被罰做50次「青蛙跳」!首先是熱身時間,做完拉筋、伏地挺身等一連串動作後,便踏上龍舟,在停泊漁船對出水域來來回回地划船。緊接着,她再到金鐘添馬公園,接受由健身中心Pherform免費提供的健身訓練。有時,她們亦會相約去游泳、行山或跑步。剩下來的半日,距離回家報到還有三、四個小時,Eden就會把握時間,與同在港做家傭的親生妹妹吃飯聊天。
一天過去,比六日的家務還要操勞,但Eden不覺是犧牲,她反而覺得並不足夠──就連平日工作,她亦在運動。「這一切只是時間管理的問題。」其他外傭可能會選擇坐交通工具去街市買菜或接小孩放學,她卻堅持以跑步代替,如果當天工作不算繁重,她可跑上20公里。她亦為自己編好運動日程,「如果今天我做腹部核心運動,明天我就做帶氧運動,後天就踏單車。」
高齡隊友 一同創造夢想
每年端午節前後,都是龍舟競渡的比賽旺季。去年僅參與三場比賽的「Filipino Dynamo」,今年將參與六場比賽。Eden更勤加練習,但這不單是為了團隊,更是為了比賽季度後、為期三個月的一場與個人榮辱相關的賭注,「我們在賭誰可練成腹肌!輸了的人要罰錢,請大家吃燒烤!」二話不說,Eden敏捷地躍上欄杆連續做了多下引體上升,又輕巧地跳落地面,毫不費勁,看來勝利在望。
今天,39歲的Eden酷愛上山下海,高強度的體能練習讓她練成一身緊緻紮實的肌肉,但其實她從來不曾想像過自己會成為一個熱愛運動的人。回想小時候,她是個害羞寡言的小孩,夢想成為一個設計和編寫電腦程式的工程師。然而,不是人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
Eden生於菲律賓西南面的Marinduque,那是一個很小的島嶼。她住在一個小村落,父母都是農民,以種植稻米和椰子維生,也有放牧以賺取額外收入,但一家人依舊貧窮。她記得,房子的地板和牆壁都是由天然的木材和竹竿堆砌而成,屋頂用白茅草覆蓋,家裏也沒有電。每遇上颱風,她們就要馬上搬到附近的救援中心。Eden一直勤奮讀書,順利入讀大學修讀電腦科學系,但她最後未取得學位就退學了,因為家裏沒錢。
之後,她曾在電子公司工作過幾年,但至2002年,22歲的Eden決定放手一博,來港成為家傭。她已盤算好,只是來港工作幾年,這筆「巨款」,將為她的家人帶來好日子,她也能回家繼續讀書。她的家人卻極力勸阻,擔心她在異地會遭遇危險,但Eden還是下定決心,買下了來港的單程機票。17年過去,她還記得坐上飛機時,她半點恐懼和不安也沒有,相反,她充滿盼望。「這像一場夢,香港就是通向我家人所有夢想的一道門。」
來港初期,人生路不熟,讓Eden倍感思鄉。那時她沒有錢買電話,於是一到星期日,她就會趕到公眾電話亭致電家人。周日的其他時間,她就與其他同鄉朋友流連於公園、圖書館和教會。她不敢探索香港,因為她怕迷路,趕不及在晚上8點前回家。周一至周六的繁忙工作,也讓她累得沒有力氣再做其他事情。
至2010年,Eden遇上住赤柱的洋人僱主,在新住處附近,她逐漸認識不少熱愛運動的朋友。起初,她們相約隔日去跑步,然後她開始在周日登山遠足,至幾年前,她更嘗試參與馬拉松和越野跑。她越來越喜歡運動了,「做運動很減壓,我可以暫時忘卻有關家庭的煩惱;雖然很累,但內裏是滿足的。」
去年接觸龍舟後,Eden便馬上愛上這項運動。比起跑步和登山,扒龍舟更着重團隊合作精神,隊員之間需要互相協調,若一人不合群,就會打亂了整條船的節奏。「跑步累了,你可以減速或停下來;但在船上即使你累了,或坐得不舒服,你也要堅持下去。」大家抱着共同目標,彼此支持,Eden與這50多個異鄉相識的同鄉姐妹越來越熟絡,她也越來越嚮往每周一次的練習。她們咬緊牙關,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也是為了證明──「我不只是個傭人」。
放眼目標 成為孩子榜樣
「歧視是無處不在的。每個人都在說,我們在香港被歧視。」「Filipino Dynamo」的發起人Liza說,「我們可以做的,不是走上街頭吶喊,叫人尊重我們。而是真的要以行動證明,我們值得你的尊重。」除了扒龍舟,她們更在過去一個月的每個周日,完成訓練後便去大浪灣,花五小時清理沙灘,撿走過百袋垃圾。「你對人好,別人就會對你好,不用把事情複雜化。」45歲的隊長Macky豪爽地說。因為加入龍舟隊,Eden更成為了僱主的小女兒的榜樣。每個周六早上,她都會帶同女孩一起沿着城門河跑到第一城上補習班,又會一起踏單車。「他們想自己的女兒跟我一樣,變得熱愛運動。」
然而,Eden最想爭取的,不是同鄉姐妹、僱主或是香港人的認同;她心心念念的,始終是自己遠在家鄉的五歲兒子。「我不想他長大後,他的同學和朋友會笑他:『噢,你的媽媽是一個工人!』」Eden其實並不羞於家傭這個職業,「試想想,在一個家裏,所有事情你都要打理。這其實很不容易。」只是,在菲律賓,歧視同樣存在。「我們為了家庭生計,遠走他鄉,其實犧牲了很多,但很多人總會認為這是一份低等工作。」
在兒子還是14個月大時,作為單親媽媽的Eden就要把他留給哥哥照顧,回港繼續工作。母子倆長年相隔異地,對她年幼的兒子而言,「母親」似乎僅限於一個陌生的概念。「有時我打電話給他,他都不怎麼跟我說話……真的很難過、很難過。」但她還是希望能在兒子心目中,留下讓他值得驕傲的印象──「Filipino Dynamo」,就是她在香港最自豪的一件事。「我會跟我父母說有關龍舟隊的事情,他們再告訴我的兒子,我不知道他明不明白,但我希望他長大後會明白:儘管他的媽媽是工人,我也有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或許三、四年後,Eden就會返回菲律賓,回到兒子所在的家。這些年在香港,她努力儲錢,為的不再是自己完成大學學位的夢想,而是兒子未來的人生。「我希望回去後,能搞一些小生意讓兒子過上好生活,和有更多時間陪伴他成長。」說起未來,Eden淡淡地咧起嘴角笑了。只是,留港17年,離開也非易事,因為這裏也有着她的家人──她們一同坐在龍舟上,奮力划着,朝夢想的彼岸。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