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輔導治思覺失調效彰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18日 05:59
2011年02月18日 05: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近四成思覺失調患者為26歲或以上的成年人,但針對這年齡群組患者的依時治療卻欠奉。有醫學院進行研究,為100多名思覺失調成年患者,進行6個月早期干預的輔導治療,發現相對一般標準治療,更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交及工作等能力,妄想及抑鬱等病徵亦可大大減退。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09年起推行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是本港唯一針對25歲以上的首發性思覺失調患者服務,度身制訂行為治療、危機干預及生活導航等輔導治療,至今已邀得318名26至55歲的患者參與研究,進行為期4年的能力評估,當中123人已完成首6個月的評估。

研究針對由首次病發確診至接受治療期間(未治期)超過3個月的患者,發現接受早期干預治療患者,6個月後在工作效率、獨立生活、自我照顧及社交能力的評分,由4.8上升至5.4分(一般健康者為7分),較只接受標準治療患者多0.3分,表現由中下水平提升至中等,同時患者的認知能力亦有顯著改善。

一般成人患者欠跟進治療

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研究總主任許麗明表示,患者接受早期干預治療首6個月,病徵如妄想及幻聽、抑鬱等併發徵狀,亦有明顯改善。計劃總監兼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教授陳友凱指出,現時本港公立醫院只針對發病率較高、25歲或以下青年思覺失調患者提供依時治療,「成年患者首次病發,到醫院見完精神科醫生及用藥後,除非嚴重個案,否則一般都沒有跟進治療。」

陳友凱認為,思覺失調患者發病首數年為治療的重要階段,故及早為患者進行專業治療十分重要。個案服務主任陳詩韻表示,曾接觸的思覺失調患者都會抗拒他人,答話時只作簡單回應,故透過不同輔導活動,如傾談、義工服務、工作技巧及正面人生工作坊等,令他們建立信任,才有效改善病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