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僅籲克制 美國袖手保盟友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18日 05:59
2011年02月18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巴林血腥鎮壓示威後,美國並無立即譴責,美國官員昨僅稱,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周四已跟巴林外相就近日事件「表達深切關注」。國防部則強調巴林是「長期盟友」,「作為長期盟友及第5艦隊基地,巴林是重要盟友,國防部正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呼籲「各方」克制。

助壓制伊朗 穩石油供應

巴林自1948年起便是美軍第5艦隊總部基地,是美國壓制伊朗及確保石油供應的關鍵,巴林亦跟美國在反恐戰緊密合作。巴林亦是波斯灣重要金融中心。但遜尼派的巴林王室一直獨裁統治,主要職位都由王室把持,國內佔人口七成的什葉派埋怨選舉不公,國會無代表性。國內什葉派長期被邊緣化,侵犯人權指控屢起,國際特赦上周才發表報告,指巴林人權狀况顯著惡化,但希拉里卻曾讚揚巴林政府「步向民主改革的承諾」,還稱民主改革「需要時間」。

巴林局勢亦牽動鄰國沙特,甚至中東的遜尼派什葉派衝突。沙特亦是由遜尼派王室統治,但國內亦有龐大什葉派人口。巴林軍隊、警察及保安部隊有相當多是來自巴基斯坦、也門及約旦的外籍僱傭兵。

鎮壓部隊疑外地僱傭兵

不少示威者便指出,參與鎮壓的保安部隊,並不懂巴林本土阿拉伯語,有些甚至連阿拉伯語也不懂說。有報道指沙特軍隊及坦克有協助巴林鎮壓,但英國BBC引述接近巴林統治高層,否認沙特有參與,僅稱沙特準備有需要時幫助,但巴林還未有要求沙特插手。英國《衛報》稱,巴林當局招攬海外遜尼派僱傭兵,又讓大批遜尼派移居巴林,是改變巴林人口構成的策略,以壓制什葉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