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長期觀察香港物業巿場的分析員認為,香港樓市進入了「黃金五年的第二年」,需求之強勁乃百年一遇,除了本地居民需求,各國金融機構進駐,內地人湧至,本可進一步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是百年難得的機遇,但各類物業的新供應卻是歷史新低,加上與美元掛鈎的港息勢長期低企,黃金5年內樓價絕對易升難跌,但這不是好事,因泡沫最終一定爆破,之後可能「衰足50年」。
現時入巿要看長線
這名分析員因為公司規定,不能公開身分。他說,去年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後,樓市短短數周已消化,已證明樓市問題絕對不是單純的貨幣或炒賣問題。現時入市一定是看長線,證明樓市飈升是有實質和長期需求。
除了一般住宅,他更指出,優質商廈和舖位也全面短缺,頂級國際機構高層來港,訂住高質服務式住宅也要提早3個月;就算肯付高租金,也至少要6個月前預租寫字樓,且未必有位;要訂好的餐廳,往往要兩星期,如此只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港甲級商廈供應遠遜星滬
現時以同級商廈,香港租金貴對手新加坡4倍。而未來3年,香港甲級商廈新供應只增加3%,新加坡卻增加25%,上海更增加50%,香港政府說發展金融業,只是空洞口號,對手卻是動新格來搶客。
另外,豪宅供應也不足,外資高層來港要捱貴租,商廈加豪宅供應不足,最終只會趕客,令大批海外機構他遷,減少香港的發展機會,受害的只會是80後和90後。他說,海外機構一旦流失,便難再回頭,因此「黃金五年」之後,香港隨時「衰足50年」。
他批評發展局既沒遠見又容易屈服於政治壓力,不斷降低地積比,等如減少土地供應。他又舉例說,添馬艦實不應用作政府總部,徒然減少優質商廈供應;又如中環街市,降地積比又說保留不發展,單這兩項如能建甲級寫字樓,足可產生以萬計的金融職位,也利及其他行業和年輕人的就業機會。
他建議,政府唯今之計是要「做地」,增推各類型的土地供應,但他不贊成復建居屋,因土地並非零成本,居屋地作私人出售,所得收入可作更有用的用途,比方說賣地得到20億元,足可聘用多個名牌教授來港,惠及香港學子,加強香港的競爭力。最後,他認為現時容許單人申請公屋,會令年輕人不思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