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專家質疑電文解讀偏離事實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19日 05:59
2011年02月19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路透社聲稱,美國外交電文顯示,雖然美國人相信中國不可能完全停止購買美債,但中國卻能透過減持美債組合來箝制美國。不過美國知名商業新聞博客網Business Insider的分析認為,這一解讀偏離事實。

華減持美債 影響債息有限

路透社引述數據報道,2009年春,即中美金融關係最緊張的時期,中國持有的美債由9000億美元減至約7640億;同年7月,隨着兩國關係改善,中國持美債升至9400億美元新高。

根據路透社所述,聯儲局2009年初實行量化寬鬆,引起中國政府擔心它可能刺激通脹,美國外交官當年2月底匯報稱,中國《財經》雜誌一名被形容為「受敬重」的經濟學家向美方透露,中國政府內部對持有美債「激烈爭論」,「外管局正將其資產組合,轉向較短期的資產,以減少高通脹造成的資本損失風險」。美國數月後公布的數據證實這一消息,中國當年5月買入的美國短債,升至2100億美元。路透社聲言,這做法「很可能」有份推高當時的美國長債息率。

美不助中投入股 「反成笑柄」

不過Business Insider分析員韋森索爾(Joe Weisenthal)稱,中國拋售美債聽起來很「不祥」,但事實是中方的行動對市場沒影響。他認為,債息升是因為聯儲局買債行動,有助遏制危機,令「買美債避險」的行為消散,導致美債需求減少、價格回落。他指出每個國家都會謀求自身經濟利益,「從(路透社)這則報道裏,看不出中國有不尋常關注,也看不出美債助他們謀得特別好處」。

針對路透社暗示美國在中方施壓後為中投入股大摩開綠燈,韋森索爾認為,所謂「正常審批程序」在當時根本沒有意義,美國若「不迅速處理如此緊急的事,將成笑柄」。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