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帳目有疑點 忠旺價廉但勿貪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1日 05:59
2011年02月2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忠旺(1333)號稱全國最大鋁型材生產商,09年5月上市至今股價屢創新低(圖1),如今市盈率不到5倍、息率近6厘。天下甚少免費午餐,細閱忠旺的帳目後,筆者有5大疑團無法解開──還是那一句:便宜莫貪。

鋁材需求飈 內地業績未受惠

在2008至2010年間,內地對鋁型材的需求穩步上升,而鋁價亦於09年初止跌回升;奇怪的是,忠旺作為全國最大生產商,來自中國的營業額反而每况愈下(圖2) ,與經濟大勢不脗合。

忠旺的產品主要用作「鐵路貨車及客車、地下鐵路及輕軌 、汽車、船舶、機械設備及電力工程」。鐵路方面,自從08年11月國務院推出「4萬億刺激方案」,2009、2010年是中國鐵路投資的高峰期。鋁材是車廂的主要原料,忠旺作為「鐵道部指定……車廂的少數合資格供應商之一」,訂單理應接應不暇。又例如汽車業,全國汽車銷量在2009、2010年屢創新高,鋁型材需求有增無減,但忠旺似乎並無從中受惠——難道是有生意不做?

唯一合理解釋,是出口比內銷更賺錢,忠旺棄華投美。但細看出口業務,疑問卻愈來愈多。

銷售額遠超美國進口總額

2010年3月起,美國商務部對從中國進口的鋁型材,進行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忠旺是調查對象之一。早前《明報》(註1)已指出,調查報告顯示在09年度,美國從華進口鋁型材總值34.9億元(人民幣.下同);奇怪的是,同年忠旺的美國銷售額竟然是56.6億元,遠遠超過美國全部進口(表)!

中美分類方法有別、航運時差等因素,均難以解釋如此巨大差別。假如忠旺的帳目是準確無誤,唯一可能性是商務部統計錯誤,低估了中國鋁企的傾銷能力。

對賤價傾銷指控 一聲不吭

「雙反」報告亦顯示,09年度美國從華進口的鋁型材,平均每噸售價18,188元(表)。商務部認為中國鋁企受惠政府補貼、賤價傾銷,打擊本土鋁業。可是,同年忠旺出口總額是61.0億元(當中93%是銷往美國),合計17.4萬噸鋁材,攤分平均每噸售價35,089元,比商務部的數字高一倍。「賤價傾銷」似乎並不適用於忠旺,公司絕對可以——假如帳目是準確無誤——理直氣壯向美國政府爭取利益、還自己一個清白。

奇怪的是,商務部進行調查時,忠旺竟然完全不自辯,連問卷也不寄回(註2)。結果?忠旺被美方批評為「不合作」(non-cooperative),被徵收懲罰性關稅。反觀另外2間配合調查的鋁企,則獲從輕發落,分別只被徵收6%和10%關稅。

出口美國本來是忠旺的主要業務,佔2009全年、2010上半年營業額均超過40%(圖2)。如今被罰重稅,出口業務勢必受挫,忠旺最近更發出盈利警告,將責任推到美國政府身上。眼白白見財化水,卻連一聲「冤枉」也不喊,惡果由股東默默承受,實在令人費解。

出口突暴升 神秘內地「中間人」買入再出口

忠旺在09年5月上市前,招股書對出口業務輕輕帶過,只提及一個「20名銷售人員組成的海外銷售部」、「覆蓋北美洲、歐洲及澳洲」,具體交代不多。這亦無可厚非,因07、08年度海外銷售的比重微不足道(圖2),公司亦預料「在短期內」,「中國的銷售將繼續佔……主要部分」。

可是到了09上半年、剛剛上市不久,忠旺的海外營業額突然增加;09下半年、10上半年的比重更大幅超越國內業務。短短一年半載,這隊20人的「海外銷售部」有本事在美國、澳洲招攬近100億元訂單,令人驚奇。

忠旺在國內客戶繁多,遍佈各行各業,但09年度來自美國的銷售額,幾乎全部(52億,佔92%)都是來自單一客戶。這位「超級大客」身分神秘,08年採購量微不足道、09年突然成為最大客戶(佔總收入37.4%);採購金額超過全美國入口的總和,卻不是鋁型材的用家,而是某位內地的中間人——09年報披露,「貨品是售給中國的若干客戶,他們再將貨品運往『美國』的客戶」。奇怪的是,忠旺強調產品是「度身訂做」,意味着忠旺必須直接聯絡鋁型材用家、商討規格、設計模具,中間人實難以插手。這位「內地中間人」角色為何?為什麼忠旺不直接將產品運往美國?

安永審閱受阻

09年9月,內地《經濟觀察報》接報,指忠旺在招股書聲稱的十大客戶「在08年均未採購過忠旺的產品」,質疑公司造假(註3)。忠旺強烈否認,《觀察報》當然無法從官方文件證實消息,最終道歉了事。

同年11月,忠旺為挽回聲譽,主動聘請會計師行安永(Ernst & Young)審閱相關帳目。耐人尋味的是,據忠旺的公開通告,安永並沒有公開評論帳目,卻表示在審閱過程中「遇到一些外部局限性」(external limitations),只寫了一份秘密報告,交給忠旺自己的審核委員會。委員會拿着報告,就對外宣稱證據確鑿、帳目無花無假。

追查訂單、發票本屬例行公事,安永遇到什麼「局限性」、花了2個月仍無法克服?如今供應商被人質疑造假,忠旺的十大客戶竟然不肯幫個小忙、方便安永審閱?

註1﹕2010年5月4日《明報》「忠旺輸美收入 有別美方統計」

註2﹕ia.ita.doc.gov/frn/2010/1009frn/2010-22204.txt

註3﹕2009年9月11日《經濟觀察報》「中國忠旺十大客戶疑雲」

撰文:Brian Liu(廖匯恒)

Email:BrianLWH@gmail.com

Blog:http://investing-of-life.blogspot.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