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分離主義民兵威脅供油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3日 05:59
2011年02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利比亞局勢日趨嚴峻,多家國際石油公司及合約承包商紛紛撤走員工,《金融時報》警告,亂局勢令利比亞石油產量劇跌。有兩成半石油從利比亞輸入的意大利首當其衝。意國政府表示,若利比亞「斷供石油」,將動用天然氣儲備,當地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分別可撐90日及30日。分析家認為不管卡扎菲政權是存是亡,當地的國際油公司都可能面臨長期問題。

多家國際油公司,包括英國石油(BP)、殼牌集團(Royal Dutch-Shell)和德國BASF的子公司Wintershall,都在撤走員工甚至停產。德國Wintershall已確認公司正關閉產油設施,BP也宣布暫產,其他主要油公司管理層亦承認,已制訂緊急方案,讓所有員工回國,並停止生產。他們指出部分合約承包商已撤離,逼使他們跟隨。《金融時報》引述一名油公司管理人員表示,把所有員工撤出,需時最多數天,其間他們會繼續生產,「但最後走的人會關大掣」。

各國油企紛撤員停產

報道指出,利比亞主要的原油開採和生產地,都在海上又或遠離東部主要反政府區域,但亂局仍有可能蔓延,波及輸油管。另外,利比亞東部的分離主義分子,也可能攻擊油設施或索取更大產油收益好處,影響石油輸出供應。利比亞石油出口,主要在東部昔蘭尼卡(Cyrenaica)區,而當地正是反政府運動最劇烈的地區。當地部族Al-Zuwayya已威脅若政府不停止鎮壓,會切斷石油出口。分析家指出,在尼日利亞,叛軍經常破壞當地殼牌等公司的油設施,利比亞東部未來也可能經常出現這類情况。德國智庫專家Stefano Casertano說:「昔蘭尼卡區的分離主義活動,確可能帶來不穩定的威脅。」

政權存亡均影響油公司

利比亞是世界第12大的石油出口國,蘊藏大量原油,但隨着政局陷入大亂,已令人質疑數年前國際油企熱衷投資當地的決定是否明智——利比亞鄰近歐洲巿場,曾令產油業界期望可觀回報,但業界近年一直無法如1990年代末那樣,發現高產量油礦,有西方油企亦投訴利比亞國營油公司猖狂,開天殺價。

分析家指出,不管利比亞政局結果如何,當地國際油公司都將面對長遠麻煩。若卡扎菲政權倒台,油公司的巨額投資合約,隨時泡湯報廢;即使卡扎菲政權能重新穩定下來,一旦政府秋後算帳,定會觸發國際社會對利比亞及其生意合作伙伴的譴責。

金融時報/路透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