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說,不同意「官富民窮」的說法,但下月底財政儲備逼近6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足夠政府在完全沒有收入下花足23個月,比例是回歸以來第四高,而今年紓困措施與注資強積金僅400多億元,曾俊華強調他並不「孤寒」,更說﹕「政府有錢,等於市民有錢!」
受惠地價印花稅 埋單多965億
2010/11財政年度下月底完結,受惠地價和印花稅收入激增,去年的預算案原預計赤字達252億元,但「埋單計數」後,盈餘713億元;政府錯估的數字達965億元,是回歸以來第二高,主要是受惠今年地價多了近300億元,印花稅亦多收逾200億元(見表)。
財政儲備至下月底預料達5916億元,相當於政府開支的23個月,但「派糖」只約400億元,曾俊華否認自己吝嗇﹕「政府的錢亦是大家的錢,如果政府有錢的話,當然亦等於市民有錢;如市民有錢,亦等於政府都是有錢。」他指出,儲備是「應急錢」,除了應付日常作,在經濟周期回落、政府收入受影響時,可提供資源應付突發事件。
預測來年盈餘39億
近年每當政府認為該年為赤字預算,但最終卻變成巨額盈餘,都遭外界炮轟政府「誇大赤字,遏抑盈餘」。發表過4份預算案的曾俊華,今年終於首次預計下個財政年度會出現盈餘,約39億元,而未來數年的預算更統統由赤字變成盈餘。
今年GDP升4%至5%
政府預測,今年全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有4%至5%的升幅,低於去年的6.8%。至於貧富懸殊問題,政府在預算案中,首次指出以收入分佈最低10%的打工仔為例,他們去年每月平均收入較09年上升了5%,扣除通脹後,仍有大約2%的實質改善。政府預計現時失業率為3.8%,再可以的改善空間不會太大。
政府消息人士預計,本港今年會面對很多不明朗因素,包括歐洲債務危機、美國復蘇步伐會否減慢、資產泡沫危機、近日的中東局勢、油價飈升等。但消息指出,油價由現時水平上升20至30元,對本港的經濟影響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