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以人道理由軍事介入別國亂局早有先例,例如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阻止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對阿爾巴尼亞人進行種族清洗為由,空襲南斯拉夫。
空襲南斯拉夫「誤炸」中國使館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以人道主義為由,向南斯拉夫採取軍事行動。科索沃是前南斯拉夫聯盟所轄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九成人口是阿爾巴尼亞族,其餘是塞爾維亞族和黑山族等。謀求獨立的阿族極端分子成立「科索沃解放軍」起義,策劃連串襲擊和暗殺,塞族則被指向阿族進行種族清洗(此說法至今仍存在爭議)。1999年3月,美國為首的北約以阻止種族屠殺為名,對南斯拉夫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大舉空襲,南聯則進軍科索沃回應,驅逐阿族人民出境,造成歐洲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盟軍連續78天的轟炸造成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在當年5月8日,美軍更「誤炸」中國駐南大使館,造成3名中國人死亡。
在1991至1996年,美國政府亦曾以「保護和援助伊拉克北部地區的庫爾德難民」為由,派遣特遣部隊與英法聯軍進入伊拉克境內北緯36度線以北地區,為庫爾德人建立保護區。在1992年,美國亦曾打着「人道主義援助」的旗號,派遣一支2.8萬人部隊參加在索馬里的「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但其間捲入多場武裝衝突,到1994年狼狽撤走。
明報資料室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