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溫總拍板 十二五經濟年增7%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8日 21:59
2011年02月28日 21: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與內地民眾網上交流時透露,「十二五」規劃的5年期間(2011年至2015年),GDP每年平均增幅將定為7%,比「十一五」的7.5%增幅目標為低。溫家寶解釋,調低增長目標,是不想「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換取高速增長」,造成產能過剩。內地學者認為,溫家寶的表態,除了反映中央不再「以GDP數字論成敗」外,亦脗合中國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向「穩健」的宏觀大方向。

溫家寶昨日上午接受官方的《中國政府網》及《新華網》聯合專訪,並與民眾網上交流。有名叫「轉啟蒙教育」的網民向溫家寶提問,說留意到「一些地方兩會上,有的提出當地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GDP翻番」,擔心「如果仍是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換取高速增長,盲目鋪攤子,後果不堪設想」,並質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地方衝高GDP的矛盾,是否難以解決。

溫總:棄量求質 不想產能過剩

溫家寶在回答時透露,「十二五」規劃的經濟發展速度將會是7%,之所以由「十一五」的7.5%目標作出下調,他解釋是想把經濟發展的重點從過去強調GDP的「量」,改為講求GDP的「質」和「效益」上。溫家寶還強調,下調未來5年的平均GDP增速目標,就是不想「造成產能過剩,環境資源壓力加大,經濟發展不可持續」。其實早於去年10月,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已提出,制訂「十二五」規劃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故此,淡化GDP增長速度,強調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是「十二五」的核心所在。

學者:降增長目標 助遏通脹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央下調「十二五」的GDP增速預期,屬於實是求是的表現。除了避免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數字增長外,亦可抑止經濟過熱問題。「過去市場的資金投放量太多,造成通脹危機。現在國家將GDP的增速預期調低,也是跟收緊貨幣政策互為配合。」

胡星斗也指出,雖然降低了經濟增速預期,但不代表中國的經濟發展會衰退或回落。「過去中國的經濟是粗放型的,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長遠而言不利持續發展,從2008年金融海嘯重創外貿出口便看得出來。」他道:「也不用擔心經濟增速放緩會增加失業率,這兩年沿海城市出現民工荒,內陸地區不斷發展,說明了內地就業市場十分充裕,令中央有下調經濟增速的本錢;何况透過結構調整,讓中國經濟更健康發展,反而有助於工作種類多元化以及工資上升。」

(明報記者陳子凌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