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溫家寶在網上交流時直言,下調「十二五」期間的經濟增幅,其中一個原因是不想在盲目追求經濟發展下造成產能過剩。也就是說,在這大前提下,一些已被視為出現「產能過剩」現象的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將隨着經濟增幅下調而受到遏抑,首當其衝的,相信會是汽車產業。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曾指出,在地方政府推動下,內地汽車企業的快速擴張加劇了產能過剩風險,必須採取措施堅決抑制。當時他認為,若繼續任由汽車企業繼續擴充產能,到「十二五」末期,汽車產量將遠遠大於市場需求,導致市場惡性競爭、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工廠開工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早在溫家寶昨日公布「十二五」期間的經濟增幅為7%之前,內地已經有一系列針對汽車市場的政策,當中包括從今年1月1日起取消的購車補貼及優惠,另一方面,北京市落實「限車令」也左右了車企的銷售量。這些政策迅速帶來的衝擊,就是內地大型車企比亞迪月中宣布減價,日前傳出裁員。
「兩高」行業發展勢遭限
除汽車企業外,鋼鐵、水泥、風電設備亦屬內地產能過剩的行業。此外,為履行於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許下的節能減排承諾,以及產業升級轉型、調整經濟結構的要求,俗稱「兩高」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如煤電廠,還有以傳統加工行業,估計亦受到限制發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