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太古(0019)地產申請將太古坊內的3幢工廈——常盛大廈、康和大廈及和域大廈,重建為2幢商廈(最新申請分別46層(195米)及51層(225米)高),申請逾3年,本周五終有望過關。規劃署認為申請經縮減高度後,再不影響山脊線,加上商業綜合發展,符合規劃原意,不反對申請,城規會明天正式批准申請的機會高。
免補地價 料賺百億
根據地政總署提交意見指出,由於太古坊地契並無限制,所以重建不用改契補地價。地產界人士指出,以擬建2幢商廈可提供201.5萬平方呎甲級寫字樓樓面,以每呎樓面逾1.5萬元計算,市值約300億元。而現存3幢工廈樓面92.3萬方呎,市值約為80億元。業界估計,扣除成本,太古可藉該重建獲利逾100億元。
該項目重建前首要解決的是地盤範圍內的康和大廈有8層的業權,由政府持有,而太古曾向政府洽購,但一直談不攏,惟政府最新的態度轉為積極。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提交意見指出, 準備考慮申請人所提出的條件,例如一如其他類同個案,重建期間,申請人應向政府提供臨事辦公室,而當重建完成後,應提供長期重置方案。
曾遭否決 政府態度轉積極
城規會先後於2007年12月14日及2008年6月27日,否決太古坊重建計劃,主要原因包括建築物的佈局會阻擋觀景或通風廊,而且大部分休憩用地只擬於重建計劃較後階段提供,其次是擬議建築物高度,分別為246.6米和270.25米(指主水平基準以上,下同),在區內屬於過高,且進入了山脊線對下20%範圍,有違保護山脊線原則。至09年12月,太古將兩廈調低8層再遞交申請,並提供6.9萬方呎私人休憩用地。
延遲審理期間,太古向發展局屬下的發展機遇辦事處敲門,個案獲轉交至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討論,獲得土諮會支持。土諮會認為計劃可增加甲級寫字樓樓面,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及創造更多休憩空間,為鰂魚涌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