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一月份零售業總銷售額高達376億元,較去年同期升28.2%,其中銷售量升幅最強勁類別,是包括iPhone、iPad在內的雜項耐用消費品,按年飈升86%,其次是鞋類和珠寶名表。統計處分析,農曆新年前本港消費開支通常為季節性高位,預料未來零售業仍會受本港消費意欲持續旺盛,及訪港旅遊業蓬勃帶動,持續暢旺。
珠寶名表銷售額最高
統計處最新公布的1月份零售業銷貨額數字,總銷售額(即銷貨價值)和銷售量(即銷貨數量),分別按年上升28.2%和23.6%,扣除期間的價格變動後,零售業總銷售量按年升23.6%。在眾多消費品類別中,仍以「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售額佔最高達21%(即78.68億元),銷售額按年升41.9%,銷售量則升33.3%。
受iPhone、iPad等蘋果電子產品帶動,其所屬的「雜項耐用消費品」類別,無論是銷售額和銷售量的升幅均最強勁,分別達72.2%和85.9%,單是1月份已錄得5.3億元銷售額,接近去年1月和2月的總和5.4億元。而「鞋類及有關製品」銷售額亦大升五成達10.71億元。(見表)
加租最低工資成挑戰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指出,受惠於農曆新年前的消費強勁,差不多每類零售行業也錄得雙位數字增長,時裝和百貨公司貨品,在1月份的銷售額分別達44.98億元和38.47億元,就連中藥、藥物及化妝品類別,銷售額也錄得約29%升幅,分別有30.27億元和5.03億元。
統計處分析,零售業銷售在近月表現暢旺,主要是反映就業市場改善和收入上升,令本地消費意欲持續旺盛,加上訪港旅遊業蓬勃,應繼續對零售業務有利。但零售管理協會指出,因業界將面對加租、物料成本上漲、港元貶值和最低工資法例實施的成本壓力,故對經營環境亦構成很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