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利比亞動亂突顯地緣政治緊張對石油供應的潛在影響,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亞洲多個發展中國家正提高戰略石油儲備,應對供應長期波動的風險,但相關行動或刺激油價繼續攀升。
或刺激油價續升
菲律賓政府周三要求該國石油公司維持15天儲備,煉油廠的儲存則需應付30天需求,其他亞洲國家料將仿效,區內兩大經濟體中國與印度的動向尤其受關注。中國過去10年愈來愈依賴原油進口,現時透過進口取得逾五成所需石油,是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石油進口國,印度則是第5大國,但兩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都不能跟西方相比。
華儲備不足1個月進口量
中國在2006年才推動戰略石油儲備計劃,2年後才完成1.02億桶的首階段儲存,較很多工業國家早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建立石油儲備,遲了30年。現時中國石油儲備少於1個月的進口量,中國第2階段目標,是明年初前另建1.68億桶儲備,預計2020年完成戰略儲備計劃時,中國將擁有5億桶儲備,相當於3個月進口量,將會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儲備。美國能源部周三公布,截至2月25日其戰略石油儲備庫存為7.265億桶,與去年同期相若。
印度建立油儲的步伐比中國還要慢,初步目標是明年底完成4000萬桶儲備,相當於印度約兩周進口量。印度迄今僅有980萬桶儲備,每天進口量卻達240萬桶,預料到2015年將增至每天350萬桶。若要建立規模堪比歐美、中日的戰略儲備,印度還要增加2500萬桶儲油量。
一些分析員相信,中東和北非產油國政局動盪,可能推動中印提升戰略石油儲備。巴克萊資本分析員稱,中東局勢會刺激戰略油儲量低國家的神經,但建立油儲非朝夕之事。德意志銀行分析員表示,中國戰略油儲政策將影響未來10年的石油市場。但亦有分析員指出,當前的高油價或拖慢中印增加儲備的計劃。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