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會評論﹕嚴打外國記者的背後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07日 05:59
2011年03月07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對駐京外國記者來說,2008年的初春與2011年的初春相比,是有天淵之別的感覺。套用內地的話來說,前者像「春天般的溫暖」,後者則猶如「嚴冬般的冷酷無情」。

北京與外國傳媒的「蜜月期」很短,現在雙方關係可謂自1989年「六四」以來最緊張的時期,如果說京奧時北京是謙卑又熱誠,那麼對外國傳媒在今次茉莉花行動的表現,則是惱火又憤怒。從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記者會上舌戰西方記者群、官方傳媒公開指摘境外媒體編故事,到昨日北京市新聞辦主任王惠揶揄記者想找「茉莉花」的記者最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來看,可謂不留情面,不假辭色。

按照北京的標準,西方傳媒「醜化」「妖魔化」中國已經多年,何以中南海今次會如此大為光火?

首先,當然與中國近年的國力提升有關,有主事者或執法者認為毋須再顧及外界觀瞻,「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特別是去年以來,內地民族主義氣焰高張,左派「憤青」音量大升,對「洋鬼子」的態度漸趨強硬。

對內地傳媒「殺雞儆猴」

其次,內地傳媒雖屢經整肅,但踩界出位之作仍不絕如縷,顯示了較強的離心傾向,當局最近展開的打擊「假新聞」運動,明顯收緊了對內地傳媒的管束,而且當局懷疑有內地記者暗地私通西方傳媒。因此,今次對西方記者的震懾,也是「殺雞儆猴」之舉。在官方的紅線劃定後,內地傳媒會自動歸邊,在此風口浪尖上,誰也不想成為「出頭鳥」。

從去年諾獎事件以後,西方傳媒駐京記者表現得十分活躍,已經令當局十分惱火。但當時確實有採訪對象(劉霞等異見人士),但今次外國記者竟毫無目標地在王府井據守,加上歐美各國對北非的「茉莉花革命」也態度曖眛,所以北京也就放手對西方記者「無情打擊」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