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努力打工 也可抗通脹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07日 05:59
2011年03月0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很多人說今年投資的主題是抗通脹。身為本港理財行業先鋒之一的陳茂峰,對抗通脹有一套獨特見解。他認為打工仔抗通脹不一定只是想着買樓、買股、買人民幣,其實做好自己份工,爭取機會自我增值,「投資」在工資之上,同樣可以抗通脹。

「香港因為聯繫匯率,近30年來大部分時間都是高通脹(見圖)、負利率,因而產生資產泡沫,樓只是其中一種資產泡沫。人工、上市公司股票一樣是資產泡沫。」他說高通脹期間,人工的升幅會特別高,打工仔正好在這段時間自我增值,尋求更理想的人工升幅。

「由1986年到97年,大學畢業生平均每年薪酬增幅有20%。97年之後是另一個局面。但由今年開始,未來幾年會回復高通脹,努力打工的回報會較以往大。」

iBond不能跑贏通脹

他說去年底本港很多銀行已準備要大量招聘。「在高通脹的時候,對你們打工的是好事,對我們做老闆的便煩惱了。」峰哥叫大家自我增值,不是只說不做,他自己便取得了4個碩士及1個博士學位(見另文)。

財政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港府計劃推出50億至100億元的抗通脹債券iBond,讓廣大市民認購。iBond的設計是3年期,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參考過去半年的平均通脹率。

陳茂峰說,要留意iBond的派息只是過去半年通脹率的平均數,若通脹在該半年是不斷上升,平均數必然追不上收到利息時的通脹率升幅。至於是否值得認購,還要看沒有通脹時,iBond的息率如何釐定。

料樓市泡沫一兩年也未爆破

很多香港人會以買樓來抗通脹,陳茂峰認同樓價難跌的說法。「大家都知泡沫到最後要爆,但幾時要爆,及怎樣觸發它爆,就很難估計。我看不到未來一兩年為何樓市會爆。」他指最重要的問題是缺乏供應。「有人估計香港因為結婚及改善住屋的每年需求有2.5萬伙,只要供應不及這個數,便供不應求。」

他指政府的行政措施只會短暫地影響需求。在內地大做理財顧問生意的陳茂峰說,內地資金仍然源源不絕地流出境外,其中一個目的地當然是香港的樓市。近期中央全力收緊銀根,可會對內地資金來港的數量減少呢?「我的看法是相反,內地壓樓市太嚴厲,反而會刺激錢流出來。所以這批樓市新買家的力量,不能小覷。」

他指港府樓市政策最大失誤,就是沒有預算內地人的需求。「我最近跟東方表行(0398)的老闆打牙骱,他說八成生意來自內地人,餘下兩成也是香港人買表來送給內地人的。」

不加息 租金難大升

峰哥的建議是仍然可以買樓短炒,但必須留意要選擇黃金地段。至於自住的,租樓未嘗不是選擇。「買樓不是必須,住樓才是必須。租金其實好難大升,現時買樓收租的yield(收益率)只是3厘。租金永遠是跟利率掛鈎的,不加息,租金的yield便不會升。」他相信,美國即使年底加息,也不會大步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