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黃先生現年30歲,計劃未來兩年結婚,希望可以在婚後3年內儲夠置業首期。他來函查詢如何透過儲蓄投資,同時達至結婚、買樓及做好退休部署。
現時黃先生在扣除所有投資儲蓄及開支後,每月餘下約5900元閒資,但計及稅務及旅行開支後,筆者估計只剩3900元左右。由於現時本港利息似有若無,而且通脹高企,故建議每月餘錢應以月供形式放於一些投資組合上,以防通脹蠶食。
可買主題基金 如新能源亞太基建
投資組合主要是一些主題股票基金,如新能源、亞太基礎建設、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及對冲基金,此組合與黃先生現時的資產配置相關性較低,進取之餘亦可分散風險。由於零售基金的靈活性較強積金大,建議他一筆過提取13萬元的強積金自願性供款,以及將以後每月2000元額外供款,投資於上述組合。
至於黃先生於現時於巴克萊投資大師基金每月供5000元,投資金額不少。由於基金的資產配置比較分散,涵蓋股票、債券及商品這3種主流投資工具,加上它是用作中長線投資(支付首期及部署退休),故即使月供金額佔黃先生月薪超過四分之一,仍然可以接受。
現金方面,黃先生只需保留約6個月日常開支,即約9萬元於銀行作現金儲備,其餘8萬元可以整額形式投放於筆者剛才建議的投資組合。假若強積金年回報為7%,所有股票、基金及投資組合為9%,人民幣活期存款回報為6%(包括升值因素)的話,2年後黃先生應可獲得約98萬元。扣除強積金及緊急現金儲備後,黃先生還有約72萬元在手,故結婚方面應不成問題。
由於在結婚後黃先生每月開支預計為1萬元,加上每月7000元投資及預儲稅務及旅行的2000元開支後,他已沒有餘錢作其他安排。5年後,基金投資預計可滾存至98萬元,較100萬元的置業首期目標略少,而且將全數資金押注在樓市,風險頗高,故筆者建議黃先生應以樓宇市值的三成,即75萬元作為首期支付金額。
另外黃先生曾提過他希望於50歲時退休,並預期退休後每月開支為2萬元。假設通脹年率為4%,並可以在退休後為資本每年增值5%的話,那麼他於50歲時便需要720萬元,方足夠退休至85歲之用。在置業後,他的財務狀况假定沒有任何改善,令持有的基金投資得以繼續滾存,再加上強積金的投資,50歲時便可取回約500萬元,仍與所需金額相差220 萬元。
50歲退休 需減開支
假如黃先生堅持要50歲退休的話,其每月的開支預算將減至1.35萬元。要維持每月2萬元的開支,他便只好將預算退休年齡延遲3年,屆時其退休資本將增值至679萬元,可維持32年的退休生活。
應安排醫療保障
至於退休後的投資,亦應以保本穩定為原則,投資的對象應以債券為主,投資股票基金只宜佔組合一小部分。這個資產配置的安排,除了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外,還可追上通脹。另外,筆者發覺黃先生並沒有為自己安排任何保障,尤其在醫療保障方面。由於在退休後所需的醫療費用將會大大增加,成為生活上的一個負擔,故此需要好好的安排。
■理財信箱查詢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3964
電郵:pslau@mingpao.com /
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