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按慣例,「兩會」期間股市要「維穩」。同時「兩會」又將定調全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產業政策,最易引發炒作熱點。所謂「兩會行情」之說應運而生。有股評家統計過,過去16年中,大盤上漲11次,下跌5次,上漲概率是68.75%。上周末,A股午後快速抽升,創下今年以來的指數新高,滬深兩市雙雙上漲逾1%。正好符合投資者 「兩會」行情預期。有投資者認為,同樣是加息背景,同樣是資金流入,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將被複製,甚至萬點論、黃金十年論,也再度興起。
對政策過高預期 一片樂觀
市場對政策的過高預期,尤其是針對貨幣緊縮政策即將放緩的武斷判斷,是引發此輪樂觀情緒的源頭。
周六,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穩定物價總水平仍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他還具體提出通過五方面的工作來穩定物價。其着力點是,一要管好貨幣發行速度,二要確保糧食豐收。「兩會」最新資訊顯示,2011年,廣義貨幣增長目標16%,比去年低1個百分點。信貸增長15%,低於去年20%的速度。央行副行長蘇寧在「兩會」上表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仍有空間。
中國決策層更為警惕的還有海外風險。上周五,紐約市場原油價格收於每桶104美元,創下29個月的新高。油價連續上漲,已經引發全球股市的重挫。此外,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也持續上漲,2月份,衡量大宗商品的標普GSCI指數連續第6個月上漲,為2004年5月以來最長漲勢。國際資金正在流出新興市場,這也是金融危機後資金流向發生的一個轉變。
通脹風險增 大牛市成疑
通脹壓力增加,樓市調控政策不變,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將逐步顯現。2006年、2007年中國股市大牛市的一個基礎,是實體經濟的增長。對於2011年,一些悲觀人士已經在擔憂,中國經濟是否會陷入滯脹。「兩會」後股市何去何從,現在斷言大牛市,或為時過早。儘管中期風險在增加,但監測顯示,2月來A股市場資金呈現流入,行業板塊普漲。截至2011年2月末,A股二級市場的存量資金約為1.4萬億元,比上個月回升100億元。
近月資金續流入 掀新一波炒作
根據對以往股市的觀察,錢來,股指就要暴漲。以去年為例,2月開始,A股迎來全年第一波小量資金流入,市場漲勢持續到3月底,兩個月漲幅200點。9月底開始,迎來去年最凶猛的一波資金流入,市場漲勢一直持續11月上旬,近一個半月漲幅500點。但是,仍需謹慎的是,眼下這一波行情能否持續多久。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