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研用戰略儲備 抗高油價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07日 21:59
2011年03月07日 21: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利比亞內部軍事衝突出現變成長期內戰的迹象,危及國際石油供應的穩定,美國政府昨表示,正考慮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作為紓緩油價上升壓力的措施之一。聯合國糧農組織擔心,高油價可能成為全球繼2008年後再出現糧食危機的催化劑。

白宮幕僚長Bill Daley昨表示,奧巴馬政府正考慮各種紓緩高油價的壓力,「石油儲備是我們考慮的對象之一」。美國多名參議員上周建議奧巴馬打開擁有7.27億桶原油的儲備庫,為現時每桶超過100美元的油價降溫。已故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後人、資深參議員Jay Rockefeller說,有限度動用戰略油儲,可減少原油短缺的負面衝擊,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高油價恐釀新糧食危機

油價上漲正拉響新一波糧食危機的警號。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上周稱,雖然石油至今未像2008年般成為造成糧食危機的因素,但「不能排除這種情况在2011至12年度出現」。燃料是農民重要生產原料之一,油價上漲直接影響生產成本,而且糧食價格與石油市場走勢日益關連,尤其是在美國,愈來愈多的玉米被用作生物燃料。世界銀行2008年7月發表的報告指,2007至08年食品價格飈升,在金融投機、美元疲軟和油價上漲等因素之間,「影響最大的是美國和歐盟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產量」。芝加哥玉米價格上周升至自2008年7月以來的高位。

糧農組織上周四宣布,全球2月糧食價格連續第8個月上升,超越2008年引發多個國家發生暴動的高位。面對糧價節節上升,多個主要糧食進口國如韓國等,正加緊建立戰略糧食儲備,另一主要進口國沙特希望在3年內讓小麥儲備增加1倍。糧農組織指出,市場不確定正隨多個區域及國家情勢不穩而升高,搶購糧食潮將令穀物市場進一步受壓。

主要入口國急建糧儲

除了油價上升帶來的成本壓力外,穀物供應還受異常天氣(如俄羅斯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和澳洲洪災)衝擊而面對日益增加的供求失衡問題。此外,歐盟等主要糧食出口國不再累積庫存,增加了進口國累積糧食的壓力。歐盟委員會農業和農村發展總幹事特別顧問Lars Hoelgaard指出,埃及和伊朗等主要進口國曾在1970年代儲備大量糧食,但後來隨着歐盟囤積庫存而改成按需購入,降低儲備開支,如今「出口國不再擁有戰略庫存,進口國基於糧食安全的考慮,需要進行再投資」。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上周公布數據顯示,穀物庫存正由出口國大量轉移至進口國。 估計在2010/11年度結束前,主要出口國將持有1.045億噸穀物,佔全球總量30.6%,而它們1年前庫存為1.635億噸,佔全球40.5%。 根據IGC估計,到2010至11年度止,中國穀物庫存將達到1.146億噸,超過主要出口國總量。國家糧食局長聶振邦接受官方傳媒採訪時稱,中國將繼續建立地方政府穀物和食用油儲備,及擴大儲備容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