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萬科:保障房回報不清晰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0日 07:59
2011年03月10日 07: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房龍頭老大——萬科總裁郁亮昨日在港明言,保障房建設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他表示,萬科願盡責任投資保障房,但指出政府計算回報成本,並不清晰,「寧可只賺1塊錢」,起碼可向股東交代,並未虧本。另有分析師指出,保障房資金若投資公租屋和廉租房,回報率尚不及銀行存款。

同時,住建部副部長齊驥昨日在北京說,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資金,政府承擔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尚須從社會和企業籌集8000億元。連日來,從地產商、保險公司,到信託公司、社保基金紛紛進軍保障房市場,然而,成為8000億的一分子,究竟是否有利可圖?

大力興建保障房,郁亮極為贊同。他認為,借鑑香港經驗,內地也會形成一個兩分市場,長遠來看,對商品房市場一定有好的影響。但短期內是否會影響小戶型的銷售則尚待觀察。被問及保障房是否威脅到萬科的城郊低價盤,郁亮回答,「香港的公屋並沒有影響商品房的銷售,因為服務不同的人群。我相信保障房對於集團沒有影響。」

郁亮:與政府合作 尚未覓得盈利模式

然而,「可惜的是,萬科與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設的合作中,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萬科此舉不圖利,只為盡行業領跑者的責任。被追問具體收益時?郁亮回應,萬科不單建設,更要投入項目所需資金,建成後向政府交樓。收益則為核定成本的3%,也有項目達到5%。

成本計算方法不清楚

但是核定成本如何界定卻並不清晰。比如萬科跟銀行借貸的成本是6%,但基準利率上浮後若為9%,「額外的3%算不算成本呢?如果不算,我們就要虧錢了。」「我寧可政府明確地給我1塊錢利潤。這樣我可以跟股東交代,起碼沒有虧錢。」被質疑回報太低,股東是否不樂意,郁亮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應,「不樂意?看看還有沒有股東!」「你們香港記者怎麼只想着錢啊?」

分析員指資金回報率 遜銀行存款

瑞信內房研究主管杜勁松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說,萬科興建保障房,確實無利可圖,只是力爭不虧損。但去年保障房成交約5億元,尚不足集團銷售額1%,對於整體利潤影響甚微。對於其他資金進入保障房領域,杜勁松認為,回報未必及得上其他投資渠道,但有政府的擔保,風險很低。另有美資投行分析師指出,保障房市場應當細分,利潤最低、最難操作的是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設,投入其中的資金回報率,可能尚不及銀行存款。

(明報記者顧冷冰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