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餸一湯指數 街市餸價 兩區可差15%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0日 09:00
2011年03月10日 09: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下稱「社委」)的「兩餸一湯指數」發現,18區街市價格在今年頭3個月不斷攀升,升幅由0.66%至7.24%不等,其中以灣仔區及葵青區街市買餸最貴,烹調3至4人分量梅菜蒸鯇魚、菜心炒牛肉及番茄薯仔瘦肉湯分別要88及87元,相對最便宜的東區街市只需71.9元,貴逾15%。有家庭主婦要跨區買餸,亦有主婦以團購抗通脹。

社委按照3至4人家庭分量,以上述兩餸一湯作為指標,制訂「兩餸一湯指數」。社委副主任麥美娟表示,將每月做一次調查,抽樣的街市全部超過20個零售攤檔,結果會於每季在《工聯雙月刊》刊登。

低收入家庭被迫捱貴餸

社委對比指數及2009年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後發現,貴價街市排行第2的葵青區,住戶入息中位數排行第16;排第3的離島區,入息中位數亦排行第10。麥美娟指出,調查反映部分住戶收入與街市價格不成正比,收入較低的家庭被迫捱貴餸。

家住青衣長亨邨的劉太,過去一直在青衣街市買餸,但她留意到街市餸菜價格自去年中起急升,菜心以往平均每斤4元,農曆年前升至每斤10多元,雞蛋原本30隻售18元,已升至29至30元。她引述檔主解釋,指街市檔位加租,唯有轉嫁消費者。

跨區抗通脹

劉太近日已轉往荃灣區楊屋道街市買餸,雖然車資貴數元,但她表示,楊屋道街市攤檔多,加上四周多小商戶,故不時尋得便宜貨,而只要每次購入數天至一周的餸菜,並於街市收檔時段才買餸,每周每樣食品幾乎可節省10元。

調查又發現,18區街市售賣的牛肉價格平均下調4.43%。麥美娟估計與政府引入冰鮮牛肉有關,促請政府增加食材來源地,引入更多競爭以減輕通脹。

家住青衣的黃太發現近年物價急升,近月已採團購方式買日用品,如白米、油、廁紙、沐浴露等,每月可省數十至近百元。但她亦發現團購品已加價,如25公斤白米,去年售200元,今年售245元,但仍較超市等便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