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兩會」期間,官方傳媒釋出明顯「維穩」訊號,反映出對穩定的高度重視。「兩會」期間,新疆和西藏兩大邊疆地區的領導分別強調了穩定的重要,並強調了經濟發展是當地穩定的基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表示,他目前對新疆的穩定完全有信心。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則在「3•14」西藏拉薩騷亂3周年前夕強調,「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一以貫之,不折騰,西藏就大有希望」。
對北京和上海兩大都市來說,「維穩」同樣具有現實意義。本月5日至8日,兩地官方媒體同時刊文呼籲「維穩」,密集度為近年罕見。《北京日報》發表的《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從我做起》等評論文章,和《解放日報》發表的《穩定是人心所向》等評論文章,都提到了近日發生的「街頭政治」,號召民眾「維護穩定大局」。上述文章隨即被兩地都市報紙全文轉載。
《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以社評《中國對動盪的記憶已經夠了》表示:「發出的信號是明確的,也是意味深長的」。按照官方媒體的表述,「穩定是中國社會的集體意志」,「中國人愛發牢騷,不滿很多,但這與他們希望『換一個中國』是兩碼事」。
去年公共事件約20萬宗
在官方部署中,穩定與發展並列第一,同時受重視的還有「意識形態安全」等問題。分析人士說,中國當局的維穩費用是2011年預算的重要部分。儘管這份預算的詳情並不公開,但總體同比增幅高於軍費開支。
近10年來,內地因社會矛盾加深而發生的「公共事件」不斷增多。官方的群體事件統計資料到2005年後便再查不到,但據學者預計,從2008年到2010年,此類事件數量每年平均約增長20%。2010年的「公共事件」數量估計為18萬到20萬宗。
改善民生可部分化解社會矛盾,並正成為主要手段。但內地社會學家孫立平分析認為,權力的失控是導致社會失序的主要原因。如果權力不能受到有效監督,社會失序的趨勢無法得到有效遏制。近日,財政部宣布今年將公開中央部門的「三公(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出國)消費」金額,不久前推出的政府用車改革措施,可說是當局在限權及接受監督方面邁出了一步。
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