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末,中國在人大會議上公開了「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很多投資者,包括我們,都希望從中尋找出一些蛛絲馬迹,知道中國的政策走向。例如,中國的經濟是否真的由商品密集投資,轉向較多由消費帶動?怎樣應付不斷上升的通脹壓力?怎樣處理房地產的泡沫?這只是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澄清的少數問題。事實證明,我們的確得到了一些答案,但仍然有更多問題未獲得答案。
在去年的人大會議上,總理溫家寶已發出信號,要由單純追求高經濟增長,轉為改善增長質素以及調整經濟結構。
當時,我們為此而鼓掌喝彩。但實際上,中國2010年的經濟表現並沒有顯示到多少這種迹象──2010年的增長率為10.3%,比過去30年的平均增長率10%還要多一點。若將資產負債表以外的信貸也計算,2010年的新增貸款可能會比2009年的10萬億元人民幣還要多。
去年目標相若 未見實現
那為何我們認為,今年的信息卻會被更認真看待?其中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是,中國領導人看來回憶起什麼是經濟增長。溫家寶在政府的年度工作報告中表示:「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換言之,經濟增長一定要離開低效率的投資,並要令一般人口袋中的現金增加。
要達成這目標,有兩個條件。首先,中國領導人一定要接受較低的經濟增長率,作為較少以低息貸款進行投資的代價。一個正面的信號是,「十二五」期間(2011年至2015年)的每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目標僅為7%,低於「十一五」期間(2006年至2010年)的7.5%每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目標。
但是,溫家寶仍然將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目標定為傳統的8%。各省也好像有自己的想法,因為它們的發展計劃都要求未來5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要達到11%。第二,若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要停止下跌,居民收入就需要加速增長,至少要與GDP的增長同步。
溫家寶承諾,在未來5年,「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此外,還會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提高並穩定城鄉3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政策範圍內的醫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
重塑發展方向難度高
這些東西大部分都令人鼓舞──若真的發生的話。但「十一五」期間也有很多東西不能達標,顯示了要重塑中國傾向一側的經濟是如何的棘手。
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服務業僱用了34.8%的中國工人,服務業佔中國GDP的比重為43%。當大部分主要經濟目標都輕易超標時,這兩個數字卻比「十一五」的目標低了0.5個百分點。換言之,中國的制度的特點是,在達到生產性的目標方面,表現出色;但在改變經濟結構方面,卻較為遜色。
即使北京真心追求結構性的改革,也不意味,其笨拙的管治模式會出現任何基本的改變。溫家寶對人大代表說,一定要繼續緊密結合政府控制和市場力量。這意味着,中國政府會繼續讓市場分配絕大部分的資源,但就會使用行政方法和目標去引導經濟增長。溫家寶的說話提醒了我們,調整經濟結構並不一定需要自由化。
中國政府2011年的首要目標,是要遏抑通脹。中國政府將今年的目標通脹率定為4%,高於2010年的3%目標通脹率。但若有需要,政府會採取一切手段來保持物價穩定,包括進行價格管制。
緊縮貨幣亦繼續在議事日程之內。2011年的初步計劃是,將廣義貨幣供應M2的目標增長率定為16%,明顯低於2010年的19.7%增長率。這個目標意味着,今年差不多不會有新的貨幣刺激政策,因為我們預期今年的GDP名義增長率為15%(實質增長率為9%)。但溫家寶的演說沒有顯示,中國的匯率政策會有任何重要的改變,雖然演說中曾提及「輸入通脹」。
改善生計措施未足夠
中國反而會嘗試,增加對農民和城市貧窮人口的補助,以促進消費。這包括繼續「家電下鄉」的補貼,以及承諾提高醫療及保險方面的補助。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對付的,是中國經濟的其中一大問題──儲蓄率過高。
畢竟,中國人的儲蓄,有很大部分是為了居安思危、預防萬一,預備萬一有家人生病、發生意外或者失去工作時,仍然可以照顧家庭。
若中國政府能夠加強這些方面的照顧,那麼國民的整體儲蓄將會出現更富有成效的分配。還有,中國政府還計劃進一步擴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今年要動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共1000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50萬戶。這些希望改善一般人生計的努力,是值得歡迎的,但卻未足夠。儘管大會曾討論改革稅制,但地方政府由於肩負着相當大的財政負擔,若要實現北京的承諾,將需要很大的努力。
溫家寶說,居民收入的增長率,今年將會與經濟增長同步。但若要提高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居民收入一定要增長得比GDP更快。「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盡快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努力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溫家寶說。我們預期,明年還會聽到同一番說話,甚至未來幾年都如是。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