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紐約時報》引述核子專家指出,福島縣核事故非朝夕可以解決,當局除了不停向反應堆注入海水降溫,幾乎沒有其他可行辦法,但這意味含輻射的蒸氣將不斷從反應堆釋出減壓,預料排放蒸氣的措施會持續數周以至多月,意味附近數萬居民有一段時間不能回家,一旦風向變化,亦可能把污染物吹到人煙稠密的市區。
上海每5分鐘採樣監測
鑑於泄核危機惡化,中國沿海城市已啟動核安全監測機制。《東方早報》報道,上海市內現時有4個監測站全面監測輻射水平,監測設備常規採樣工作通常每周一次,現已縮短為一天多次,當局現時每隔5分鐘便會計算採樣儀器採集到的空氣樣本輻射平均值。有網民在新浪微博上留言稱,他的朋友用核輻射計,「測出」昨日上海輻射水平大幅提高,但消息真偽無法證實。上海氣象局與環保局均表示,因大氣稀釋作用及距離遙遠,日本核泄漏應不會影響上海。
中國外長楊潔篪昨會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向他通報國家主席胡錦濤就地震海嘯致日皇明仁的慰問電內容。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稱,中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對日本的特大地震災害感同身受,中方會根據日本的需要,繼續提供幫助。
《紐約時報》指出,福島核電廠出事的核反應堆,屬美國通用電器(GE)的沸水反應堆。美國專家估計,福島核廠建築本身雖捱得過地震,但供電系統卻中斷了。正常情况下,核廠應啟動後備柴油發電機,維持冷卻系統運作,但海嘯破壞後備發電機,廠方只能靠「大後備」的電池。電池一般只能用4至8小時,目標是讓技術人員爭取時間恢復後備供電,若像今次無法修好供電系統,冷卻系統便會出問題。
聯合國核輻射專家指出,日本今次核泄漏暫不會對公眾健康構成嚴重問題,事故有別於1986年的切爾諾貝爾核泄,當年爆炸時反應堆正全速運行;1979年的美國三哩島核泄事故,當時很多人也以為自己感染輻射,其實大部分人未受影響。
紐約時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