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首相菅直人昨早突改口風,承認輻射泄漏正在上升,立即震散全球股市。日股跌幅固然駭人,德國及法國股市昨晚亦一度跌逾5%。雖然筆者執筆時,跌幅略為收窄,但日本核危機暫時仍未見受控迹象,即使大家想入市撈底,也必須分階段進行。
至昨天傍晚,無論是福島第一核電站現場,或是東京的輻射量都由早上的高水平顯著下跌,但日本當局仍然無法判斷,早前發生爆炸的二號反應堆的外殼是否已受破壞。若外殼仍然完好,即使核燃料棒熔解,輻射仍不會大規模擴散,情况就似美國的三哩島事件一樣。但若外殼已受損,那就真是場大災難。
全球核電使用率最高的是法國,當地核安全當局已把福島核輻射事件列為第6級,僅次切爾諾貝爾的第7級,換句話說,法國也認為今次較三哩島嚴重。另外,據英國廣播公司昨晚引述國際能源組織說,周一的爆炸或已波及反應堆外殼,所以輻射泄漏有可能繼續增加。
加上日本目前仍是地震高危區,香港時間昨晚10時靜岡才發生了一次逾6級餘震。在更接近東京的茨城縣,據報亦有另一個核電站的反應堆正在升溫。在種種不明朗因素下,低吸仍有一定風險。但港股估值已跌至近期低位,今年預測市盈率僅12.3倍,低於5年平均的14.8倍,所以再沽貨也未必值得。
煤股受惠今次危機
近日環球新能源股熱炒,本港的風電股昨天亦大升,但要留意內地的風力設備價格不斷下跌,升浪未必能持久。
筆者認為煤才是今次核危機的受惠者。德國昨天叫停7座1980年代之前建成的反應堆操作,消息立即令到阿姆斯特丹港口的現貨煤價升2%。
根據野村估計,日本地震後停產的核反應堆,若停產一年,一半的電量改由燃煤機組供應,日本將要進口1400萬噸煤,相當於日本進口煤量的一成,或等同亞洲每年煤海運量3%。資料顯示,日本新潟2007年發生地產後,柏琦核電站亦曾停產,當年日本進口煤便增加了一成。
日本進口煤65%來自澳洲,來自中國的只佔2.5%。在港上市的煤股之中,兗煤(1171)早前完成收購兗煤澳洲,產量已佔公司的兩成。所以兗煤在今次日核危機中,應可受惠,不妨吼位買入。
撰文:江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