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的核泄漏危機已成為亞太地區安全焦點,台灣即時在入境口岸設旅客輻射監察站,但港府綜合專家意見後認為,日本核泄漏對本港風險仍低,呼籲港人不用恐慌,並認為現階段「無需要」為日本抵港旅客逐個監測輻射污染,不過,據悉當局正積極研究在機場入境關卡設立「自願輻射監察站」,為有需要的日本返港旅客提供檢測。
據了解,港府昨午開會時雖認為「看不到有需要」為日本返港旅客全面抽檢輻射,但昨晚經審慎考慮後,正積極研究在機場入境口岸設置「輻射監察站」讓旅客自願上前檢測,而非強制要求所有日本入境人士均須作檢查。
港府昨日特別就福島核電廠泄漏對本港影響和危機,與多名核專家,包括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梁廣灝、核子工程專家兼城大校長郭位、中電內部核專家等開會商討,專家歸納5點(見表)向官員分析,認為是次核泄漏與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截然不同。
專家指出,當年切爾諾貝爾災難,在7級核安全事件中被評為最嚴重的第7級,而是次福島事故暫列第4級,未及1979年美國三哩島事故的第5級。
遠距離可稀釋 天文台﹕輻射水平無異常
梁廣灝說,東京距離福島240公里,故放射物傳到東京已有一定程度稀釋,而香港與日本之間的台灣亦測不到任何輻射,呼籲港人不用恐慌。但他提醒,輻射可溶於水,一旦日本下雨,民眾應避免接觸雨水。
本港天文台預測,未來兩三天香港的「氣團」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日本未來數天吹西風,預料將相關放射性物質吹向太平洋海面,故不會對本港構成威脅(見圖)。即使之後轉吹東南風,因放射性物質已經被稀釋,對本港影響不大。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馬偉文說,網上流傳福島的輻射會隨雨水飄到香港的說法,並不可信。天文台現有10個檢測站,24小時監察本港輻射水平,並無發現異常。
供旅客自願檢測 抗輻射藥存貨14萬
對於日本返港旅客受輻射物污染並將之帶返本港的風險,副保安局長黎棟國昨傍晚會見記者時表示,現時「看不到有需要」為日本返港旅客全面抽檢輻射,以免為旅客帶來不便,而前日從日本返港的記者,輻射檢測結果亦顯示全部呈陰性。
他說,日本當局已為離開福島災區人士做輻射檢測把關,返港市民若覺得不適,可自行去醫院檢查。
現時本港針對核泄漏的應變計劃主要是針對大亞灣核電廠,包括疏散及撤離核電廠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以及向輻射污染人士派發「碘酸鉀藥片」,但並未就透過航班等途徑,將核污染帶進本港的相關問題作針對性的防控指引。衛生署表示,現時的「碘酸鉀藥片」儲存量為14萬粒,此藥在市面並無出售。
台灣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昨晚宣布,在松山、桃園及小港機場設置偵測器,協助日本返台民眾確認是否遭污染。澳門氣象局則決定將輻射監察數據,每天更新兩次公布。
大亞灣採多項新安全措施
另外,針對福島事故,大亞灣和嶺澳兩個核電站採取了多項措施防範類似事件,包括:各機組專門增加了一台備用柴油機、小汽輪機等措施來處理在全廠失電後給重要設備供電,以避免發生堆芯融化的情况;針對氫氣爆炸,中廣核集團設置了預防、監測、行動和措施等多道防線;通過氫氣複合器和氫氣點火器等專設安全設施,可控制氫氣水準,防止氫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