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對於港人對日本核泄產生恐慌,爭相搶鹽,有災難心理專家指出,市民的心態屬「預期性威脅焦慮」,由於精神極度緊張而對災難信息過敏,在羊群心態作祟下有情緒性反應。專家建議,政府應繼續透過科學家等權威人士,從科學角度向市民解釋輻射對民生影響,避免市民再次感到恐慌。
慣了幸福 遇問題偏向神經質
曾參與川震災後重建的世衛社區健康服務協作中心主管、理大護理學院主任彭美慈接受訪問時表示,市民會否對未發生的災難產生焦慮,關鍵在市民有否掌握足夠資訊,理性分析,「當市民接收資訊不足,便會在能力所及下做預防,好像預防颱風,今次5元一包鹽便買到心安理得,他們便做」。她指「羊群心態」、「怕蝕底」所掀起的「搶購潮」,屬本港正常社會現象,「港人慣了幸福生活,遇到大問題會偏向神經質和情緒化,但這不是病態,只是港人性格」。
她強調,現階段這焦慮不會構成心理創傷,但難免有負面情緒,但本港有必要增加應對災害的公民教育,否則再遇大事時也會重現「搶購潮」。
醫生﹕政府發放資訊不足
精神科醫生李德誠表示,市民的過敏反應顯示政府發放輻射的資訊和解讀不足,容易引起市民不必要的疑慮。另一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亦指出,港人的精神狀况已達極度緊張和高度戒備的狀態,面對太多謠傳不知真假,搶貨自保求安心,情况就如當年SARS市民瘋狂搶購口罩、醋甚至漂白水消毒。他建議市民冷靜,將買鹽的錢捐到日本賑災,直言﹕「上次搶購的白醋,最終有何用?堆積在家的口罩用完沒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