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巴林利比亞讓子彈飛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9日 05:59
2011年03月19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在巴林街頭,政府軍隊向示威者開火,街上坦克橫行,醫院滿是傷者。留在家中的邁斯卡提(Maskati)痛苦地擠出字句:「他們,射擊,人民。」他努力嘗試用黑莓機發出「來自巴林的緊急信息」,並在twitter、facebook及人權組織的電郵名單,發布血腥鎮壓的影片。

「非暴力抗爭被迫變自衛」

24歲的邁斯卡提是人權運動人士,不久前他仍相信透過堅持非暴力抗爭,親美的巴林也可像埃及一樣和平革命,可惜巴林政府選擇以武力打壓手無寸鐵的平民,甚至讓鄰國沙特軍事介入。邁斯卡提對此相當憤怒:「我們曾以為示威會成功,不過現在(政府的)襲擊太過火了。現在的情况無關示威,而是要自衛。」

巴林人民呼喊「和平」口號,在軍隊面前爭取改變。雖然過去一個月內巴林軍警曾不止一次開槍射殺示威者,但示威者始終堅持和平示威,以為人民力量可獲西方關注,逼使政府停火,可惜事與願違。巴林和沙特都是美國依賴的盟友。

邁斯卡提來自一個富裕的什葉派家庭,14歲時便關注人權工作,2006年參加了分別由塞爾維亞青年組織Otpor及非暴力中心(Center for Nonviolence)舉辦的非暴力抗爭課程後,於翌年創立巴林青年人權協會,進行監察及教育工作。

邁斯卡提的抗爭武器就是電話和黑莓手機,透過互聯網把當地消息傳遍世界。自2月14日巴林出現示威浪潮起,邁斯卡提都會在示威地點把最新情况上傳互聯網。早前巴林警方射殺一名並無參加示威、只是出門探看情况的21歲平民,邁斯卡提是最早於全球發布消息的。上周邁斯卡提和兩名人權運動人士受死亡恐嚇,但邁斯卡提不為所動,更把恐嚇信息在互聯網發布。

以手機對抗子彈

巴林示威浪潮主要由年輕人推動,是哈里發王朝自18世紀掌權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阿拉伯地區有超過六成人口為30歲以下的青年,憑藉人口優勢,民主浪潮一度似乎勢不可擋。只是區內獨裁者不惜以武力鞏固權力,既有利比亞領袖卡扎菲以軍隊鎮壓,又有巴林國王哈馬德請求沙特出兵協助鎮壓。《紐約時報》形容,雖然「阿拉伯之春」不一定告終,但在當權者讓子彈飛下,這場青年民主運動已陷困境。

紐約時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