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核泄漏危機到昨日第9天才出現轉機,1至3號反應堆再進入冷卻狀態,暫時避過大規模核泄漏風險。有官員形容今次核災是「六分人禍」,日本政府優柔寡斷、東電為保住核電資產而遲遲不肯採用海水降溫,是兩大禍因,以致錯過了阻止核災惡化的良機,「情况就如東電想撿回一個10日圓硬幣,卻跌了一個100日圓硬幣」。
疑恐注海水令反應堆報廢
《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搶險的官方顧問機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尾本彰說,控制核泄危機的關鍵措施延誤,歸因於當局憂慮損壞昂貴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資產。地震後要到翌日(12日)凌晨,才傳出歷史最久遠的1號反應堆出事的消息,當時反應堆已自動關閉,但燃料棒已開始升溫。
東電當日早上6時表示,考慮從附近海岸取水冷卻其中一個反應堆,但要到1號反應堆廠房下午發生氫氣爆炸之後,首相菅直人在晚上下令以海水降溫,東電才付諸行動,但只是把海水灌入1號反應堆,沒有顧及其他反應堆。再過一日的13日早上,3號反應堆喪失冷卻功能,東電先試圖用淡水冷卻,到下午才不得不改用海水。翌日早上,3號反應堆爆炸,使密封裝置可能受損以致輻射外泄。
同時,當局顯然沒有意識到2號反應堆的冷卻系統亦要注水,他們14日晚才開始灌注海水,但已不能阻止2號反應堆15日早上的爆炸。
尾本彰說,東電和政府官員猶豫不決,目的是想保護核電資產,因為注入海水會使反應堆永遠報廢。
自衛隊怕輻射 拒擲水彈
政府指揮搶險亦失了先機。11日發生地震海嘯,自衛隊要到16日才開始參與核電站冷卻,當時6個反應堆已有4個受損,餘下兩個也有升溫迹象。據報,首相菅直人當日命令自衛隊直升機向3號及4號反應堆投擲水彈,但自衛隊以輻射太高影響隊員健康為由,放棄行動。菅直人一怒之下,命令警察廳出動高壓水槍在地面泵水。警察廳隨即組成「敢死隊」執行任動,牽動輿論批評自衛隊「膽小怕死」,自衛隊之後才加入射水行動。自衛隊發言人卻解釋,他們當日在24公里外待命,只是東電沒提出要求。國防部發言人河野哲也說:「我們必須等東電聯絡我們,提出要求。」
也有知情人士說,即使迅速採取應對措施,搶險行動亦面臨嚴峻挑戰,因為地震後至關重要的最初幾個小時,通訊幾乎全部切斷。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說,美國三哩島核事故同樣花了很長時間才能了解情况,但他也提到東電未提供足夠信息。